返回

在1967年的生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0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时间又渐渐过去, 又到了一年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

    最近, 季三栓那可是干劲十足,每天风风火火的不是叫着社员们学习养地龙, 就是在忙着弄稻田养鱼。

    当然,养地龙季三栓是动员了全大队社员, 稻田养鱼他却只先准备弄个十来亩算了。

    这也是季三栓从季明珠养地龙这件事上想明白的, 稻田养鱼毕竟是从没听见人养过的, 第一次还是少养一些的好,到时,要是养成功了那就是喜事, 没养成功的话损失也不用太大。

    不过,就在季三栓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领导却告诉了季三栓一个不算太好的消息, 那就是知青要来了。

    近年来,因为主席指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有大作为的,”于是不少知青就开始往农村跑。

    知青都是城里人, 从小养尊处优的, 虽然是喊着“接收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口号到农村,可真能坚持种地的又有几个?

    安山大队以前虽然没有来过知青, 可红阳公社有, 季三栓就看见那群知青不管男女都是娇滴滴的,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还总引起麻烦。

    而且要知道知青到了农村,那口粮就得农村人管,而知青们农活干不动,就意味着挣不了多少工分,而工分不够,大队就还要倒贴口粮给他们,毕竟总不能让他们饿死。

    本来安山大队的人口粮就才勉强够,现在无缘无故的要分出去,季三栓自然是不太乐意。

    尽管不乐意,可这是上面交代下来的任务,所以再怎么不愿意,季三栓还是要准备好接待知青。

    知青到了农村,肯定要住房子,不过安山大队根本没有空房,所以这房子还得另外建。

    社员们倒对知青来没什么意见,甚至还挺欢迎的,毕竟城里人下乡,想想就觉得稀奇。

    现在山上木材都是有定数的,不能随便砍,所以季三栓决定给知青建土胚房。

    最近天气渐渐热了,所以土胚很容易晒干,而大队里的老少爷们又都是建房的好手,季三栓叫上不少人不过忙活十来天,三间土胚房就建好了。

    知青到的时侯,大队里已经开始春耕了,季三栓老胳膊老腿不想动,就叫季前进去把人接回来。

    晚上,季三栓还要给知青办一个欢迎会,这也是上面领导交待的,说要知青感觉在农村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要不然季三栓才不会浪费大家的时间。

    要季三栓说,这个欢迎会纯粹是白费,要知道知青可是城里人,城里人怎么可能会受得了农村的苦日子,做上几天农活就知道了,还把农村当自己家,想想都知道这是不太可能的。

    叫上社员集合后,季三栓就带着知青过去了。

    这次来的知青有四个人,刚好两男两女,男的两人一个叫秦建树,一个叫赵文书,女的两个一个叫钱淑芬,一个叫孙莲。

    领着知青到了晒场,季三栓站在石阶上,就开始说了。

    “各位,今天,我身后的这几位好后生,他们响应党的号召,千里迢迢的从遥远的地方,来到我们安山大队,……现在,让我们大声鼓掌,热烈欢迎他们。”

    社员们热烈欢迎还是挺有用的,最起码让刚刚还心生忐忑的四位知青一下就安定了下来。

    接来了,季三栓就把知青介绍给大家认识。

    别说,四位知青之中,秦建树长得高大俊朗,赵文书则长得英俊斯文,至于剩下的钱淑芬和孙莲也是清秀佳人,再加上他们全身都是干干净净的,不像老农民整天一身都是泥土疙瘩,所以几位知青一出现,就俘虏了不少大姑娘小伙子的心。

    介绍完之后,季三栓又带着几位知青去了他们的房子。

    看到地方,钱淑芬和孙莲首先就皱起了眉头,她们虽然早就知道农村条件不好,可这也太差了一点吧!

    房子是土胚房就不说了,居然墙都不粉刷一遍,还有房间里的床,居然是用木板搭的,木板下面就两根凳子撑着,也不知道稳不稳。

    而且房间里除了床,其它的居然什么也没有,看着就空落落的,吃饭的桌子也才一张,还缺了一个角,这环境也真是太差了吧!

    季三栓可不知道几位知青正把新建的房子嫌弃的不行,他可自认为已经做得够好的了,明知道要倒贴还又是给他们修房子又是找家具的,够可以的了。

    指了指灶台上的粮食,季三栓说:“这里的粮食是大队里先借给你们的,你们先吃着,等有工分后会直接从工分里扣就行,外面的柴火也是大队里分给你们的,烧完后你们可以自己上山去捡,

    还有水,也是自己去井里挑,还有明天早上,七点就要起来上工,你们可别迟到了,迟到了是要扣工分的。”

    说完这些,季三栓就走了,他今天可还没吃晚饭呢,早就饿了。

    季三栓拍拍手走了,就留下了几个知青看着灶台大眼对小眼,懵极了。

    这事情和想象的不太对啊!

    他们是响应党的号召来农村这个地方干出一份事业来的,可为啥他们到了后,不仅啥都要自己做,还要下地干活啊!

    一天像别的老农民一样在地里挖土刨坑,这样能干出什么大事来?

    想象和现在还是有差距的,尽管这个差距有些大,可再怎么样,几个知青还是只能接受了,总不能刚到农村就要回家,那样也太丢面子了。

    这时,几个知青的肚子咕噜咕噜叫了起来,这时他们才想起来,自己已经快一天没吃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