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特殊的宅斗技巧

报错
关灯
护眼
☆、馨香盈怀(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天气转凉。微冷的西风吹散了夏日的潮热, 秋高气爽,正是一年中最惬意的时节。

    丫头们在燕飞楼前头的院子里高高地牵了两根绳子, 趁着日头好, 把被褥抱过去,挂在绳子上晒。晚上宋如锦躺在松松软软的被窝里, 就觉得暖融融的日光覆在自己的身上, 睡得很是香甜。

    次日午后,张氏带着小女儿刘近娴来访。张氏自去同刘氏闲话家常, 刘近娴则来寻宋如锦,奉上一面手帕, 道:“听说表姐新封了县主, 我就自己绣了一面帕子, 算是给表姐的贺礼。”

    刘近娴还不满十岁,绣工不是很好,针脚颇为粗糙。但宋如锦还是笑眯眯地把帕子收下了, 欣欣然道:“谢谢表妹。”

    刘近娴道:“我娘说我绣得不好,都不让我拿来送给表姐, 免得丢人现眼。”

    宋如锦真心实意地说:“东西好坏都不要紧,心意到了就行。”

    刘近娴不禁翘起嘴角:“就知道表姐不会嫌弃!”

    宋如锦唤来采苹,沏热茶、拿点心招待刘近娴。没过多久, 暗香走了过来,说:“姑娘,四姑娘来了。”

    宋如墨月前就从昌宁伯府回来了,她的屋子也早已修缮好了, 便没有再借住宋如锦的院子。

    暗香又道:“听说四姑娘从昌宁伯府回来之后就跟变了个人一样,以前总是冷着一张脸,现在却时不时自顾自地笑起来。姑娘你说,是不是昌宁伯夫人给了她什么好处啊?”

    采苹推了她一把,嗔道:“胆子越发大了,主子的事也拿来说道!”

    刘近娴便问宋如锦:“她们说的是你那个庶妹吗?”

    宋如锦点点头。刘近娴就一脸不屑地说:“一个庶出姑娘,哪值得费心教养。”

    她家里也有庶出的姊妹,她一直对那些来抢父亲宠爱的庶姐庶妹们深恶痛绝。

    恰好此时,宋如墨推门进来了。她的目光落在了刘近娴身上,脸色不太好看。

    显然是听见了刘近娴刚刚那句话。

    宋如锦问道:“四妹妹找我有事吗?”

    她说得无心,宋如墨却觉得这是赶客之意。她垂下眼睫,说:“前几日姨娘病了,看着不太好……我想替她请个好大夫,仔细瞧瞧。”

    宋如锦还没回答,刘近娴就冷笑了一声,道:“锦表姐又不是大夫,你来找她做什么?”

    宋如墨抿紧了唇,到底有求于人,也没有辩驳,只道:“还望二姐姐跟娘说几句好话,让娘请个好大夫来看诊。”

    宋如墨也不想这么低声下气地求宋如锦。但她去找刘氏,刘氏要么在歇息,要么在会客,总之不方便见她。如是几番之后,宋如墨终于明白刘氏根本不是在忙,只是不想见她罢了。

    她也只能拜托宋如锦。

    宋如锦鲜少见到宋如墨这般委曲求全的模样,不由愣了一下,终于还是点头应承下来。

    用晚膳时,她就同刘氏说了这回事。

    刘氏笑着说:“最近府中琐事繁多,我倒不曾注意陈氏。”又给周嬷嬷使了个眼色,吩咐道,“你明日就去请个大夫来,给陈氏好好瞧瞧。”

    周嬷嬷会意地应了声“是”,笑容满面地奉承宋如锦:“姑娘就是心好,连个姨娘也不忘关照。”

    待宋如锦用完晚膳回自己屋子歇息了,周嬷嬷才收起笑容,说:“四姑娘倒不笨,还知道去求咱们锦姐儿。”

    刘氏道:“还不是看锦姐儿性子软,又心善。”

    周嬷嬷走近几步,一面替刘氏捶着肩,一面问道:“明日老妇就不必替陈姨娘请大夫了吧?”

    旁人不知道陈姨娘怎么生的病,周嬷嬷却知道得一清二楚……刘氏不想再留着这个人了,她自然只能悄无声息地病死……如今正值夏秋之交,本就是容易染风寒的季节,陈姨娘的病症虽是突如其来,却也不显得蹊跷。

    刘氏淡淡道:“大夫还是要请的,好歹我也答应了锦姐儿,总不能失信于她……倒也不必请医术多好的,随便意思一下就行了。”

    周嬷嬷点了点头,说:“夫人放心,老妇明白。”

    日子过得飞快,一转眼已然季秋。满院子的皇菊傲霜凌寒而放,绣球一般金灿灿地舒展着,雍容而清逸。

    今年的演武比试就定在了这个月的十五。

    这天晴空万里,轻风拂云,大夏的军士们齐聚在京郊的校场,列阵演武。帝后和朝臣们雁字型坐在上首,饶有兴致地观看比试。

    宋如锦也在。她本不想来,总觉得打打杀杀没什么看头,但端平公主想来瞧瞧热闹,命她作陪,她便一道跟来了。

    此刻她正站在皇后的身后,将校场情景尽收于眼底。

    这里极其开阔,极目远眺,能望见远处重峦叠翠的南华山,若往近处看,就能瞧见数不清的骑着战马的甲士,马蹄踏得尘土翻飞,旌旗随风飘舞。天气虽冷,但听着他们气吞山河的嘶吼声,宋如锦还是忍不住跟着热血沸腾。

    演武自然要比骑射。场上这一列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少年郎,威风凛凛,英姿勃发。他们接连比了三四轮,仅剩下最后几人,再比最后一场,就能决出胜负。

    天子来了兴致,解下腰间的二龙抢珠玉佩,道:“朕给诸位添个彩头——今日谁能取胜,这块玉佩就归谁了。”

    场上的少年们更是斗志昂扬。他们大多是盛京城出身富贵的天之骄子,倒不是在意一块玉佩,只是盼望得到天子的褒奖。

    宋如锦遥遥望去,徐牧之亦在其列。

    说来也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