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嫡幼子的从容人生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27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天恩莫测……

    在场所有人怔愣片刻后,齐齐望向太子身旁的青年, 想看他如何接下帝王临行前这绝然一击。

    文勋不通, 各行其道。六元及第虽为千古美谈, 可年少封爵, 便断了他于内阁的前程,日后,这个青年或许会成为宠极一时的权勋,可除非上阵辟土,否则六部三品以上要职绝无他立足之地!

    明升暗降,乾封帝这一手着实击中了要害。

    “天恩浩荡,微臣惶恐!”

    “怎么, 小赵大人是想抗旨不尊吗?”

    这很快就是大行皇帝的遗命, 纵使太子不愿, 内阁也能强摁着他点头。

    “小臣所有皆系于太子殿下身上,岂敢对圣意有半分违拗,只是,只是家祖、家父尚在, 臣愚昧小儿, 不敢染指高位。”

    子不越父,赵怀珺可还活蹦乱跳的杵着呢,自古以来,就没有父为子下的道理!

    “赐爵,封——世子!”

    太子不喜乾封帝的咄咄逼人,此时, 应该是他的主场才对,沈炳文等老匹夫以为裹挟着垂危的君父就想处处打压他,那是做梦!

    没错,太子现在就以为内阁等人针对赵秉安的行为是做给他看得,目的就是为了给他这个新帝立下马威!

    “既是父皇的意思,那传朕的旨意,永安侯府赵秉安勤王见驾,护主有功,然念其年少多才,后有长干,遂推恩其父,封忠义伯位,延绵三代,世不降等!”

    乾封帝心火急冒,差点被太子这一举动气没了心窍。

    糊涂孽子,他就一点也看不清自己以往对赵家叔侄的布局?

    赵明诚那个小贼明摆着狼子野心,永安侯府在政权与军权之间两头摇摆,正是该严打的苗头,他却一味包庇,放任奸佞小人在身侧挑唆,这让自己怎么走的安心!

    “太上皇”胸口剧烈起伏,眼见是要不好了。

    沈炳文借机脱身,与顾椿等人围在御榻上察看龙体情形。谁也没想到,一向仁软的太子居然在经受这么多变故之后猛然强硬了起来,尚未登基便自称天子,这是迫不及待要弄死乾封帝了。

    南郊武勋远远听见封爵的旨意,差点没暴动,娘咧,他们拼死拼活半辈子,还没人家小子半天闯下的家业大,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江夏侯、定海侯看着形容狼狈却笑得眼不见缝的赵汝贞,暗地里眼红的把牙根都咬碎了,一门双爵,大朔开朝一百四十余年,也就人老赵家有这份殊荣了。

    “今日勤王之军尽皆犒赏,阶升一级,加俸半年!”

    “吾皇万岁万万岁!”

    眼见赵秉安贴在太子耳边细语了几句,东宫便立时补上了这道旨意,内阁便知这是谁的手笔。

    太庙大军群情激昂,不枉他们刀枪剑雨的赌这一把,回报太丰厚了。

    “金吾卫忠心耿耿,剿逆有功,虽说护佑上皇不利,但毕竟事出有因,朕不忍苛责,着威远将军李卓仍领兵符,率军护佑上皇行驾赶赴沉都,京中防卫,移交其子李茂代掌。”

    咯噔!

    李茂伏地,高呼万岁。内阁里六位老大人霎时变了脸色,他们最怕的事情来了,新帝拆了金吾兵权,将眼下唯一可以依仗的李卓逐出了京城。

    赵秉安面容悲切,虚弱的支立在新帝身后,一点也看不出什么攻击性来。

    但此刻在内阁眼中,这个年青人仿若阴间鬼魅,面目可憎!

    孟老太爷笑眯眯的仰头,轻轻靠在邵雍耳边说了一句,“尔这学生,当真是,睚眦必报……”

    可不是吗,人顾椿方才不就逼问了他一句,这会儿他就当众釜底抽薪,打碎了内阁的脊骨,现在的后生,手段可真是了不得。

    乾封帝真的驾崩了吗,未必,但在天下人眼中,他已经是个死人了,护佑不了皇太孙,更恍提李卓等旧人。

    一代天子一朝臣,李卓能去沉都守陵已经是难得的好下场了,看着一旁谄媚恳切的嫡长子,这位军功赫赫的威远将军终究低下了头颅,他不敢去看身后的主君,将士百战不惧死,可将军府三支五房,数百家眷,她们又都碍着了谁呢?

    “臣领旨!”

    “啊——”御榻上的人不可置信的瞪圆了眼睛,竭力扬起手臂,远远的想把李卓拉回来,可是不等跪在地上的那个人发觉,新帝已跃步近前,将上皇的手掌死死扣住,他一拳一拳砸在这个人的胸口上,寸劲之大,带着风声呼呼作响。

    内阁六老跪伏急退,谁也不敢近前。

    “父皇且安心极乐,朕必不会辜负父皇的嘱托,定将大朔治理的国泰民安、百邦来贺。”

    “你,你——”

    咚!这一拳砸断了胸骨,碎屑直直扎进心脏,乾封帝挺着头张大嘴巴,血沫都吐不出来。

    赵秉安眉色凝重,他未料到太子竟一刻都等不得了。

    天家父子,相亲相杀,真是何其可叹呐。

    “上皇驾崩了!上皇驾崩了——”

    隆宝纪元方才开端便随着乾封帝的逝世戛然而止,江南士族再度从危急境况下脱身。黄沙中帐,楚太后迷瞪间听到这个消息,悲从中来,一时间万念俱灰,随子同去了。宗室原就凋零,现如今嫡系一脉竟就剩下了新帝一支。京城几大王府尽皆报丧,孟氏手忙脚乱,根本招架不住。

    赵喜弯着腰,举着托盘一步步膝行至新帝跟前,他得感谢公子,给了这献玺头功。

    “上皇大行,恭请新帝即位!”

    刘谙惊愕的望着自己的义子,转头死死盯着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