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科学发展观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7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八旗制度的真正诞生时间, 是在万历二十九年,那时候□□哈赤为了整顿编制, 已经开始进行一个有预谋的长期规划了。

    在当时,还只有四旗,到了皇太极的那个年代才逐渐完善, 有了完整的八旗制度。

    虞璁把女真众皇亲国戚都叫到会议里,心里大概清点了一下人数。

    女真还是有所保留的, 好几个大人物只叫了代表过来,但也有足够的话语权。

    他有那么一瞬间, 想直接叫禁军把这帮人都押送走,然后拿下女真三州的全部领导权。

    但事实是,如果他真的把这群头头给灭了, 那事情只会往更加恶劣的方向走。

    “朕今天召集你们, 也是为了谈谈女真的这个情况。”

    虞璁虽然记性不好, 但是对八旗的大概分布, 其实是有底的。

    但是他清楚,这个东西,不能由他来给,而是要让他们来争。

    这种争, 才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才能加强大明国对女真的控制,明确藩属的关系。

    “女真分族众多, 杂而无序, 不如立高下断尊卑, 把东西都抬得清清楚楚。”

    皇帝轻描淡写的介绍了几句目前的情况,直接把八旗的构想说了出来。

    此话一出,全场俱惊。

    “八旗定八族——”王杲直接双目瞪得浑圆,站起来怒不可遏道:“怎么——”

    “而这项事情的商议主持,将交由王杲与速黑忒两位首领来主持,以及敲定。”

    虞璁语气坚决而不容打断,任由王杲愣愣的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他姿态从容的起身,收拾拿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资料,平静道:“会议所需的调度和花费都将由朝廷开支,朕只用知道最后的结果便好了。”

    话音未落,只见龙袍一转,他便飘然离去了。

    没有给任何人拒绝的时间。

    这种时候,女真上下根本就没个主意,想要谁拿出点实际的建议和想法出来,完全是在为难人家。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机里,说什么都不算数。

    只要把主持的权力交给他们,把争执和愤怒的机会留给他们,事情就很好办了。

    为了以防万一,陆炳被留在那里负责维持秩序和记录会议情况,身边还配置了足够信任的女真语和蒙语翻译者。

    到会的二三十个女真人平时都没有开会的习惯,但是汉人自然乐意把这个新传统教给他们。

    虞璁在离开乾钧堂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去休息,他选择坐玉辇去国子监,找另外一个重要的人——杨慎。

    准确的说,是杨·百度百科·搜索引擎·慎。

    如今中国没有外交部这种明确的定位,也没有系统的外交指南。

    所以单纯想找礼部问清楚朝鲜的事情,根本不可能。

    杨慎正在批阅公文,一听皇上来了,忙不迭吩咐下属去备最好的茶水点心,还特意要了一碟金乳酥。

    虞璁一见杨慎现在精神矍铄、奕奕神采的模样,就放松了许多。

    他到底比王守仁他们年轻,之前的颓废也只是郁郁不得志。

    现在个人价值有施展的地方,生活充实了这么多,精气神和身体自然就好了。

    “杨大人。”皇帝相当自觉的接过金乳酥,呷了一口温度正好的茶以后慢慢道:“朕想问问,有关朝鲜的事情。”

    杨慎眼睛一亮,明显是自己也为着这事操心许久了,此刻还真的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朝鲜方面的情况,正史野史都有录入,坊间也有许多传闻。

    现在女真的人过来了,杨慎也自然会跟许多人交谈了解,还真是朝堂中对朝鲜情况最了如指掌的人。

    如今的朝鲜皇帝,名唤李怿,字乐天。

    如果虞璁没有记错的话,大长今和大长今剧里那个睡了她闺蜜的皇上,都是嘉靖朝的。

    这李怿即位以后废了前任皇帝燕山君的许多苟政,但是为人优柔寡断,让如今的朝鲜朝政被两派来回推拉,国家也处在乌烟瘴气的状态里。

    朝鲜目前最大的问题,就在南有日寇骚扰,北有女真劫掠。

    而且和中国的外交关系,也完全算不上友好。

    实质问题,还在于商这一字。

    因为和中国交易确实利润丰厚,所以有朝鲜使臣都铤而走险,在做使臣的时候都阳奉阴违,跟京人贸易往来。

    这事被锦衣卫发现之后,直接把人拘留在了礼部会同馆里,手腕也算是很狠决了。

    虽然只是使臣犯事,不按规矩买进卖出,但是朝鲜那边就感觉是"祖宗见宠于中华之美扫地矣",直接发动了贸易锁令。

    这个锁令,要求除了书籍和药材这两种必需品之外,其他唐物一律禁用。

    “陛下,虽然看起来朝鲜事明恭谨,最近几年也礼数做全,可是臣有所耳闻——这朝鲜皇帝对明代列位帝王都口出不敬,其心可居。”杨慎压低了声音,郑重道:“最近几年里,朝鲜方面的乱象更是层出不穷。”

    虞璁对李怿的认知,还真的是在大长今的电视剧里——人家穿的还是效仿明代皇帝的衣服。

    杨用修还是厉害啊。

    嘉靖元年出了辛巳诬狱,嘉靖五年全国传染病泛滥,而在嘉靖七年出现了历史上相当骇人听闻的一件事情,被人时称为灼鼠之变。

    灼鼠之变这事由于玩的太大,以至于中国的士大夫们都渐渐能听闻到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