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有人都在攻略朕【完结】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35章 偶像(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梁平安虽然收下了这几人, 但该询问的还是得问清楚, 万一几人是在当地犯了事才跑来的怎么办, 同情归同情,该调查的也得调查。

    这一问才知几人是从平阳府赶来的。

    吴巧云和张月奴离开长安城后的第一站就是平阳府,因为山西就在长安近旁, 一年下来许多妇科知识已经传了过去,比起较远的南方,这里的百姓更容易接受。

    两人在平阳府停留了半月, 宣扬了不少知识, 同时也给妇科堂打了个广告,只是那时候妇科堂还在整修中, 她们也不清楚具体情况,所以赶来的八人才会以为跟医学堂一样要收学费。

    这八个女子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当地待不下去, 才鼓起勇气远离家乡来投奔梁平安的。

    譬如领头的妇女是因为丈夫去世,婆婆死活不同意她归家改嫁, 甚至为了小叔子想要将她的女儿卖给地主,她又怕给父母带去麻烦,便托人留下口信, 带着女儿来医学堂了。

    那年纪最小的女孩就是她女儿。

    路上遇到了两个走投无路自杀的, 被她救了下来,其中一人因为被休弃,父母早死,哥嫂不容,一人是女伎, 被骗了钱财,劝说之后结伴来了长安。

    剩下四人也是在路上遇到的,来投奔的队伍从母女两个变成了八个人,因为没有多余银钱,又怕到了学堂交不起费用,几个人一路都是徒步,战战兢兢终于到了长安,找到了妇科堂。

    她们夜里就到了,但怕太晚打扰,生生在门口等到了清晨。

    梁平安听完叹气,他从穿越就一直待在长安,不知道远离皇城是什么情形,但天子脚下,大体都是光鲜亮丽的,哪怕长安城周围的村镇也是如此,所以也难怪每年有不少人争着涌入长安。

    但即便如此,还是看得出来古代女子的艰难。

    大魏风气再开放,这依旧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上流贵族还好些,有娘家撑腰,底层的女人真的是一辈子靠丈夫靠儿子,不是说她们立不起来,而是自生下来被灌输的思想就是靠丈夫靠儿子,做一个贤妻良母,即便他看不过去劝离愿意提供帮助,说不定先反对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

    虽然有女户,但真正敢立的没有几个,想来当初魏太祖毫不犹豫答应这条律法,也是料定了掀不起波澜。

    不过这几个人的出现倒是提醒了梁平安,那些读过书识过字的姑娘他是招不到了,年纪小好培养的也不会被父母送来,那就干脆专攻那些走投无路的女子,还能救人一命。

    一边想着上报纸买广告,一边吩咐人带几人去收拾。

    时间倒退几日,梁平安妇科堂开学的时候,邵岩回来了。

    他这一趟出门去了三个多月,主要去了江南,之后又与高晏汇合,对大魏如今的食盐买卖情况做了一个汇总,将他们查探到的具体消息带了回来。

    元清帝看完蹙起了眉。

    他料到民间贩卖私盐的情况严重,但没想到会严重到这个地步,完全超出了他预计的底线。

    高晏受伤也算换来了些成效,新盐不再受盐商们打压,已经开始贩售,但价格被盐商们抬得很高。

    大魏的食盐属于定点销售,商人们领到盐钞后到指定产盐地取盐,然后去指定地点贩卖,决不允许跨省。

    而就邵岩调查来的,私盐贩卖已成风气,甚至有组织有预谋,且不止一家,官商勾结成风。

    元清帝脸色微沉,这些盐帮已经堪比山匪。

    盐改一事必须得尽快进行了。

    盐改的风声已经通过殿试放了出去,想必这会各处已经收到了消息,他倒要看看谁先沉不住气。

    放下折子,他道:“这几月辛苦你了,暂且歇息歇息,待端午过后再提巡查之事。”

    “谢陛下。”邵岩应道。

    “对了。”元清帝似不经意般道,“朕吩咐了新科状元,叫他待你回来后上门拜访,此人于盐务极有一套看法,朕觉得可行,你挑着些能说的告诉他,看看他能否再想出什么办法来。”

    邵岩是御前行走,黄修如今不过是个翰林修撰,之前恩荣宴上,他并没有立刻许了他下放的请求,打算等邵岩回来揭穿了他的身份再说,以两人身份差距,不容易碰得上,他干脆直接叫人上门去。

    送走邵岩,元清帝就派人去招皇叔进宫,关于处理盐帮一事,这一回恐怕需要皇叔出面。

    传令的太监出去不久,忽然有小太监来报,皇后来了。

    元清帝诧异,自打他与皇叔真正在一起后,他就极少进后宫了,皇后几个也完全不在意他去不去,甚至他不去他们还自在些。

    有太后压阵和皇后管事,后宫掀不起什么波浪。

    当然主要是后宫根本没有几个妃嫔,唯有的几个也都一团和气,一些怀着小心思的宫人们就是想挑事也挑不起来。

    邵岩元佩几个在宫外忙碌,皇后几人在宫里也没有白忙活,之前培育的一些新植物已经陆续有了成果,譬如像草莓、菠萝、大小西红柿、花生等等,还有一些生长在其它洲的花朵,譬如夏婵心心念念的向日葵,只等到时间开花结果。

    元清帝也打算陆续将这些新植物分门别类传播开来,按照生长适宜性进行种植。

    尤其是橡胶树,虽然得需五六年才能见成果,但不得不种,依照眼下的发展,杜仲胶不是长久之计。

    四轮马车有了,虽说一整个自行车如今制造起来有些困难,但车轮或者说车胎可以尝试着造一造。

    一年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