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扬眉剑出鞘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0章 男朋友(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进货、盘点、打烊, 再将当天的甜品打包, 准时送去隔壁巷子里的小学,杨梅一整天过得按部就班。

    晚上到家, 杨爸爸正在厨房里煮面条,见她回来,连忙多打了两个荷包蛋。

    “这几天在外面没好好吃饭吧?”

    餐桌上, 杨爸爸一边把碗里的荷包蛋夹出来, 一边关切地说:“星河昨晚找你,我让他直接去店里了。”

    杨梅顾不得作答,而是挡住父亲的筷子, 牢牢护着自己的碗:“我有,你吃你的。”

    杨爸爸强行绕过阻拦,确保女儿的碗被塞得满满当当,这才低头吸溜了一口面条, 继续道:“他要商量扩大投资的事情,怎么样?你有什么想法?”

    只见杨爸爸表情自然,言行举止都很从容, 应该还不知道那场撕破脸的冲突。

    杨梅做了个深呼吸,将筷子搁到碗沿上, 直视着父亲的眼睛:“爸爸,我不喜欢赵星河。”

    突然转变的话题让人猝不及防, 杨爸爸轻咳两声,故作随意:“年轻人恋爱自由,我们做长辈的不会勉强。”

    “我知道你喜欢他, 赵叔叔他们也希望我俩能成。”

    杨爸爸讪笑:“我和你赵叔是战友,两家人又彼此照应,能结亲当然再好不过。”

    杨梅抿唇:“可我真的不喜欢他。”

    杨爸爸摆摆手:“我知道,星河的性格太强势了,这么对待工作无可厚非,处理感情就显得操之过急……但他对你是真心的,况且,这也是你妈妈的遗愿。”

    闭上双眼,杨梅努力控制情绪,却无法将母亲一跃而下的画面从眼前抹去。

    杨妈妈是典型的农村妇女,跟着丈夫随军才离开老家,带着孩子来到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幸亏杨爸爸一直都很努力,在部队提干、转业都很顺利,后来被分配到国家部委工作,收入足以负担一家老小的生活。

    那时人们对抑郁症的了解很有限,以为衣食无忧就是幸福,杨妈妈的惶恐与忧虑被统统忽略了。

    帝都的部委大院里,她与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满口乡音,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着孩子打转;除了赵家夫妇,没有任何知心朋友;丈夫常年出差,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

    母亲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到孩子,杨梅当时也对新环境充满恐惧,转学后一直不肯说话。

    那天午饭的时候,负责分发食物的食堂师傅拿大包子逗她,她才第一次开口跟老师同学们打招呼,继而惊讶地发现没有任何人嘲笑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

    下午放学前,赵星歌递过来一个饭盒,里面放着她省下没吃的包子。

    杨梅结结巴巴地道了声谢,内心十分高兴,只想把好吃的带给妈妈尝尝,然后告诉她学校里发生的一切。

    三个小伙伴一起回家,却发现杨家的大门紧锁着,用力敲也没有人回应。

    赵星河让两个女孩子在原地等待,自己绕着家属院找了一大圈,终于在屋顶发现抑郁症发作的杨妈妈。

    家属院里的大人还没下班,赵星河没能劝阻杨妈妈,眼睁睁地看着人跳了楼。

    杨梅记得自己和星歌站在楼道里,眼前突然闪过一道黑影,再回头就发现妈妈俯卧在水泥路面上,四周渐渐淌开一大滩血迹。

    当时,她的第一反应不是逃跑,而是凑过去,掏出怀里的饭盒递给母亲,试图以此唤醒对方。

    赵星歌的尖叫、红蓝灯光闪烁的救护车、父亲痛不欲生的脸……之后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被时光挤压成紧凑的结块,再也无法区分彼此。

    这段回忆对父女俩都太过沉重,餐厅里一时没了声响,只剩下小心翼翼的呼吸。

    过了很久,杨梅才设法恢复平静,声音沙哑地说:“当年赵星河也不过十岁,我一直怀疑是他记错了。”

    “终身大事怎么会记错?”

    杨爸爸叹息:“你妈妈本来就很喜欢星河,总说这孩子聪明、能干、有主意……人家各方面的条件那么好,是你自己的个人问题没解决,才让他怀有一线希望。”

    杨梅猛然抬头:“我已经有男朋友了。”

    杨爸爸狡黠一笑,挑衅似的反问:“叫什么?干嘛的?交往多长时间了?家庭情况如何?”

    凭借以往多年的经验,他理所当然地以为女儿又在找挡箭牌,一旦具体到细节,就会经不起推敲。

    然而,这一次他想错了。

    “我男朋友叫肖铎,是国家男子花剑队的运动员。我们俩在法国认识,他比我早回国,提前为东京奥运会做准备。”

    一股脑地介绍完毕,杨梅如愿看到父亲目瞪口呆的表情,又清清喉咙,开始介绍肖铎家世。

    为了打消对方最后的怀疑,她甚至打开手机上的搜索引擎,熟练地输入肖铎的名字,迅速点开国家队的官方页面。

    随手将网站上的队员照片放大,杨梅的语气中有掩饰不住的骄傲:“你看,超帅的。”

    杨爸爸戴上老花镜,接过她的手机,缓慢地用指尖滑动页面,生怕有所遗漏,逐字逐句从头读到尾,难以置信地抬起头来:“阿梅,这是个公众人物吧?你认识他,他认识你吗?”

    杨梅哑然,过了半天才意识到,父亲竟把自己当成了演独角戏的疯狂女粉丝。

    她忍不住哈哈大笑,低头搅动碗里的面条,一边吃,一边从巴黎地铁站的相遇说起:美丽城的穷人集市、昂贵的莫里斯餐厅、圣日耳曼俱乐部以及蒙苏里公园,过去的点点滴滴聚沙成塔,是这一年来最值得珍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