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零年代

报错
关灯
护眼
☆、背景(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手放在琴键上,他扭过头来, 转了话题:“对了, 你们班下周有音乐课对吧?”

    “对呀, 在星期三下午。”

    唐颂问:“你有想学的歌吗?到时候我可以教。”

    “随便什么歌都行吗?我想学隐形的翅膀。这首歌最近好流行啊, 大家都在唱。”

    “张韶涵的那个?”

    “嗯。”

    “这个歌,我好像有谱子。”

    他在桌上翻了翻, 找到了谱子, 是手抄在五线谱上的。他将谱子放在钢琴架上, 照着弹了起来。他第一次弹这首歌,弹的非常顺手流畅,一曲毕, 笑转过头来,说:“这谱子挺简单的,你想学吗?我可以教你。”

    “真的呀?”

    唐颂招呼她:“你坐过来, 凳子拖过来。”

    杨鑫把凳子拖过去, 和他挨肩膀坐着。

    唐颂屋里的是一架新钢琴,黑色琴身, 象牙色琴键, 很有质感。杨鑫伸手按出几个音符, 好奇道:“唐老师, 你新买的琴啊?这个钢琴多少钱啊?”

    唐颂说:“五万吧。”

    杨鑫直咋舌:五万!他买个钢琴花五万!难怪找不到女朋友!

    他不会是把娶老婆的钱拿来买钢琴了吧。

    杨鑫在心里瞎猜:“唐老师, 你一个月多少钱啊?”

    “怕我没钱啊?”

    唐颂笑:“放心吧,我再穷穷不过你。”

    唐颂让她坐在琴凳上,教她弹隐形的翅膀。

    他踩着踏板, 手指跳动,琴键上响起了熟悉的旋律。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杨鑫说:“唐老师,你觉得这个歌好听吗?”

    唐颂说:“旋律挺清新的,孩子们喜欢。”

    唐颂教她识谱,认键,对着谱子来弹奏。她模仿能力很强,记忆力也非常好,很快就能弹奏一小段了,只是手指反应慢,弹出来不很流畅。唐颂笑夸她说:“学的还不错了,多练练。”

    杨鑫仰起头,快乐地看他:“唐老师,我也会弹钢琴了。”

    唐颂还没吃午饭呢,有点饿了,便说:“你玩着吧,我去煮饭了。”

    杨鑫点头:“好。”

    她问道:“唐老师,你中午吃什么呀?”

    唐颂在门外去,打燃煤气灶,往锅里接了点水:“我煮点面条。”

    杨鑫一边玩钢琴,一边说:“你一个人煮饭多麻烦呀,有空的话去我家吃嘛。”

    唐颂笑:“煮个面条,有什么麻烦的。”

    杨鑫弹了一会琴,唐颂端着面条进来了,往桌子上铺了一张报纸。碗放在报纸上,他持着筷子正要开动,想起杨鑫还在屋里,转头问她:“你午饭吃了吗?”

    “我吃了。”

    唐颂便自己开动了,一边吃面条一边拿起桌上的俄语小说。

    杨鑫停了弹钢琴的手:“唐老师,你看的什么书呀?”

    她在学英语,只知道这字母不是英语,但具体是哪国的不知道。

    唐颂说:“是俄语。”

    杨鑫惊讶说:“你还学俄语呀?学这有啥用啊?”

    唐颂说:“随便学学。”

    “唐老师,你想画画吗?我可以给你当模特。”

    杨鑫看到他屋里还有油画,只不过都是风景,没看到几幅人物。

    唐颂说:“最近画的风景多,不太画人物了。”

    杨鑫看他这些画都是新的,问:“唐老师,你原来的那些画儿呢?”

    唐颂说:“卖了。”

    “卖了?”

    杨鑫失望道:“全都卖了啊?你给我画的那张也卖了吗?”

    “那幅啊?那幅没卖。旧作我留了十几幅喜欢的,剩余的都卖了。不过没在宿舍,这屋子小放不下,我寄放在朋友那,他是在成都开画廊的。”

    “什么人会买画儿啊?”

    “什么人都有吧。私人收藏的,画室画廊,一些宾馆酒店也喜欢买画做装饰。不过他们大都喜欢风景画,不太喜欢人物。风景画容易被更多人接受,人物的审美比较私人。”

    杨鑫说:“你为什么不去成都画画呀?成都是大城市,多好啊。”

    唐颂说:“待久了也就那样吧。大学呆了四年,也不觉得新鲜了。我父母亲都身患有重病,母亲过世时我不在身边,毕业后父亲希望我回来陪他,我便回来陪他了。找个工作,空闲时自己画画,偶尔回回成都,陪父亲看病。也挺方便的。”

    杨鑫说:“这样啊。”

    杨鑫没在他屋里呆太久,唐颂吃完饭,她便找借口要去看书,自个回教室了。

    杨鑫慢慢才听说唐颂的家庭。

    都是听别人说的。

    唐颂不太谈论自己的事,但是小县城,熟人社会,没有什么秘密。各自的家庭背景都是公开的,人人都能扯出来说。

    唐颂口中的父母,其实不是他的亲生父母,而是养父母。

    唐颂出生在本乡镇,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

    他本来的父母似乎是某个村的,家里特别贫穷。他母亲意外怀孕,适逢计划生育,家里交不起罚款,而且确实也贫穷养不起,便将他送了人。幸好他是个男孩,长得也漂亮,得以被一对患有不孕症的夫妇收养。他的养父母其实条件非常好,县城里的,那个年代,养父母是国企职工,有工资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