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55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在银行的大力投资下, 全国各地的医院都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虽然这些一员全部都还在建设中, 暂时没有大夫进驻。但是百姓们看到这一间间地而起的宅子, 知道这是将来他们可以免费看病的地方,瞬间对生活又燃起了更高的热情, 春耕的时候比往年都要给力。

    除了医院, 还有就是行知小学的建设业开始迈起了大步伐。自从行政处落实到各地之后,非常有效率地整理了一批,南地有经济实力建设行知小学的县城, 开始规划起了新小学的建设。

    这些小学在春耕完之后就会正式动工,今年九月份就会正式开学!

    按照行政处的统计, 今年九月,瑞朝的整个南部, 行知小学的覆盖率可以达到五成以上!

    这个比例对于瑞朝人民来说, 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以前别说县城了,贫穷一点的州,或许整个州就只有一间私塾。

    而且更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这些小学虽然都是义务教育,需要当地政府拨款。但是瑞朝这些年交道国库里的税收, 却丝毫不比以往差!

    即使瑞朝今年战争频发, 普通百姓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下降, 反而仍在稳步上涨。

    这得益于朝廷清廉之风开始盛行,贪官污吏受制于戚博翰的铁血作风,纷纷开始收敛。以及陶笉然带来的种种技术开始造福民间。

    更令人欣喜的是,戚博翰派出去寻找番薯的暗卫们, 终于完成任务回京了!

    他们带回来了一名拥有丰富航海经验的海商。

    这个年头,干海上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这位海商已经年过半百,对于瑞朝人来说已经是半只脚踏进棺材的年龄了。而且由于年轻时在海上奔波,受了不少伤,如今的身体状况实在不佳。

    暗卫们将他带到京城之后,让他足足休养了一个星期,他才恢复了精力觐见戚博翰和陶笉然。

    要是按照戚博翰以往的风格,哪里容得上让他休息一个星期,肯定一来到就被抓来问话了。但是顾及陶笉然在,戚博翰还是忍住了自己的暴脾气。

    在见到这个海商的第一眼,陶笉然瞬间明白了什么叫风烛残年。

    这位老人虽然才刚刚五十岁,却已是满头稀疏的白发,身材佝偻,瘦弱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一般。

    陶笉然说话的声音都下意识的变小了一些:“这位大爷怎么称呼?”

    然而,大爷丝毫没有反应。

    暗卫连忙解释道:“回陛下。这位大爷耳朵有点背。”说完,他就凑到大爷耳边大声吼道,“陛下问你怎么称呼呢。”

    大爷这才连忙回话:“不敢不敢,草民名叫李大福。”

    “李大爷呀。”陶笉然点了点头,继续问道,“你是在哪里发现番薯的?”

    暗卫帮陶笉然将话重复了一遍,李大爷答道:“回陛下,草民是在海外东边的一座小岛上发现的。”

    “这……”陶笉然看着大爷如今的模样,也知道不可能指望他带着人出海寻找了,“大爷,您能说的清楚些吗?”

    大爷认真思索了许久,然后非常努力地想要解释清楚那个方位,然而陶笉然一句都没听懂。

    陶笉然失望地叹了口气,看向暗卫。

    按照暗卫的风格,不可能就找了这么一个什么都没用的人回来交差呀。

    暗卫看懂了陶笉然的眼神,连忙解释道:“回陛下,属下已经出海,找到了大爷所说的小岛,并且在上面发现了一些番薯,已经带了回来。”

    而这次带李大爷回来,是因为知道陶笉然的习惯,特地带李大爷过来领赏的。

    陶笉然闻言,转头对戚博翰小声道:“暗卫办事越来越靠谱了。”

    戚博翰却是有些不满地冷哼一声。

    这群暗卫真的变了,以往都是一个指令,一个动作,现在都学会揣摩主人的意图了!都被陶笉然给纵容坏了。

    不过既然媳妇,喜欢的话那就饶了他们吧。

    暗卫们丝毫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主子嫌弃了,献上了他们辛辛苦苦出海采摘回来的一小袋番薯。

    李大爷说的那个小岛,其实早就被海商们摸熟透了,大家都知道上面有很多可以吃的番薯。经过经年累月的祸害,岛上的番薯所剩无几。暗卫们搜索了整个小岛,也只带回来了这么十来斤。

    李大爷看到番薯,大概也是因为老年人话多,也没有惧怕两位陛下的威严,忍不住回忆了起来:“当年咱们都觉得这玩意好吃,想要带回来种,但是不管怎么种,就是种不活。可惜了。”

    陶笉然闻言立即来了兴趣,问道:“大爷,你们都是怎么种的?”

    “就是采些苗苗回来,可是都整不活。”大爷摆了摆手。

    陶笉然笑道:“大爷你放心,用不了多久,朕会让所有百姓都吃上这番薯的!”

    大爷闻言,立即咧嘴笑道:“那太好了,老头子牙没了,啥都吃不下。要是有这……什么薯,那能多活两年了。”

    听到这话,陶笉然一时间心情很是复杂。

    这就是淳朴的百姓,只要能有一口饭吃,继续活下去,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陶笉然很是大方地赏了李大爷五百两,又让人送他回老家。有了这笔钱,就算没有番薯,相信李大爷也能多活两年。

    接下来,陶笉然又将番薯的种植方法写了下来。交给了负责皇庄的农民们,让他们好生伺候。

    正巧现在是春耕的季节,这第一茬,陶笉然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