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8章 088(第2/2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他们,开荒优惠跟凌州一样。只要好好耕耘,在岳州立足并不难。

    上个星期,小学的招聘考试有了结果,九百多人参考,录取人数只有不到百人。大部分考生学识卷都能及格,但都纷纷败在了教学卷上。

    这些人都是从自家夫子棍棒教育下出来的,教学卷上的回答实在是触目惊心,动不动就用戒尺打手心,看得陶笉然心惊胆战。吓得他又赶紧看了一眼被录取的人的考卷,这才放下心来。幸好不是所有文人都这么凶残的,还是有一些手段比较温和的可塑之才,现在已经开始接受培训了。

    看到公孙明志和王贞明办事这么靠谱,陶笉然也就不再多问,而是开始筹划报刊社团的事情。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三个学院,要不要成立三个报刊社团,办三份校刊?

    这时候有人商量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潘文山只考虑了一会儿,便道:“我觉得可以成立三个社团。办校刊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能力,这样就应该多办几个社团,才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其中来。”

    陶笉然闻言也觉得有道理:“而且到时候还可以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

    不过在三份校刊的定位上,也需要有所不一样,不然那就不是良性竞争了,那是恶性竞争了!

    于是陶笉然直接定下了三个主题,一个是日报,记录三个学院内发生的新闻轶事;一个是周报,记录岳州府乃至整个宁安发生的新闻和轶事,让学生不仅要读书,还要关心天下事;最后一个就是月刊的杂志了。杂志主要是学术方向,邀请学习好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邀请老师来讲解更加高深有趣的知识等等。

    如果是在前世,陶笉然知道最后的杂志肯定会无人问津。但现在不同,行知学院内学习氛围很浓,这学术类的报刊也是有非常大的市场的!

    日报分给人最多的一号学院,这样即使出刊频繁,也能找到更多的人手来帮忙。周报交给二号学院,毕竟是要出学校跑新闻的,这个肯定不能交给三号学院,否则又不知道要传出什么不好的谣言来。学术杂志自然是三号学院的了,而且三号学院的学生平均成绩还就比其他两个学院的高,这一点不服不行。

    做好初始规划,第二步就是社团招新。这一点陶笉然不打算亲力亲为,而是让每个班推举一位同学出来,竞选主编副主编职位,然后再由选出的主编副主编,去招收自己想要的人手。

    动员通知发下去之后,会由每个班的班主任负责组织同学们推举代表,而选举活动定在六月一号。

    与此同时,纺织厂的女工们也得知了凌州要盖新纺织厂的事情,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不怎么好的消息:不是所有人都能跟去新纺织厂,只有认真工作,考察合格的人,才能跟去。

    而考察又分三等,上等可以跟着去新纺织厂,而且月俸还有所上涨,中等只能留在原来的纺织厂,月俸不变;末等就要直接收拾包袱走人了!

    这消息一出,全厂哗然。

    自从三娘她们来了纺织厂之后,短短时间内就发布了许多新的制度。其中大部分都是提升女工们的福利待遇。

    比如首创性地采取了提成制,女工们每织出一匹布,就可以根据布的质量,领取一定的提成。其中普通的质量的细布提成最低,织一百匹才能得到一文钱的提成,这相当于变相地督促大家提升自己的织布手艺了。

    另外,还有一日三餐的伙食也有了新的标准,不再是食堂做什么她们就吃什么,有时候连续大半年都见不到半口荤腥的日子了。三娘她们打听过乐径村小学的老师伙食之后,采取了同样的标准,保证每一名女工都能获得足够的能量来维持工作。

    这么多福利,自然也会有一些惩罚的制度。比如每人每月都会要求织出多少匹什么质量的布,如果完成不了任务,则会被倒扣月俸,若连续三个月完成不了,就要走人了。

    这条惩罚制度发布还不到三个月,暂时还没有人因此离开,但已经有人连续两个月没有完成任务了。这些人别说去新纺织厂,能不能继续留下来混口饭吃也是个大问题。

    因此新的消息传出之后,这些人终于按捺不住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