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娇女迎春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84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很快, 内侍们把山河舆图铺在了皇帝的面前, 皇帝看着地图, 喃喃地道:“海参崴本是我大晋领土。”

    贾琰道:“那不过是个名头而已。就跟是元蒙早就灭国了,在名头上, 这茫茫草原也是我们的。可若是真的, 那从前朝开始到本朝, 这重兵把守雁门关又是什么?其实谁不知道,这一统天下,也不过是把长城以南收回来,长城以北,哼。”

    长城以北的广大草原还掌握在蒙古人的手里。

    这句话, 贾琰不说, 皇帝也明白。

    他比划着那张山河舆图,忽然道:“朕记得,靺鞨人似乎有异动。”

    他记得似乎有这样的奏章,被压在不知道哪个柜子里。

    “万岁说的可是黑水靺鞨?可不是他们!就是因为他们, 海参崴对于我们大晋来说,竟然成了一块飞地!要不是因为他们, 我也不会想着从虾夷州去海参崴呢。海参崴是天然的不冻港,周围又是参天大树。前朝有水殿龙舟事, 可是这造龙骨的大树却不是一年两年能成的。北地严寒, 万物生长得慢,所以海参崴附近的百年大树,是制作巨艋级的大船的龙骨必不可少的材料。要不然, 我们只能去找替代品。”

    比方说,用优质的钢铁。

    不过,这涉及到了冶金。而且从摸索阶段到实际投入使用,这里面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以及生命,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要知道,在茫茫大海上,龙骨断了,就意味着一船的生命的消逝。

    而避免损失的办法,似乎只有组建船队?在刚开始的时候,船队里面的木头龙骨和钢铁的龙骨的船只各半?

    皇帝微微点了点头。他就喜欢贾琰的干脆利落。今天的话题若是放到那些臣子的面前,肯定会找出一大堆理由,其实无非就是不想费事儿而已。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不想开疆拓土成就文治武功。

    “皇后,你说,让东瀛人去海参崴如何?”

    贾琰立刻道:“万岁,海参崴距离京师实在是太近了,除了要绕过高句丽,实际上不会比岭南更远。以海参崴为据点,可以水陆并进、南北相向,把那片白山黑水先握入手中,然后往西推进。……”

    皇帝转过头看,定定地看着她。

    贾琰不自觉地停住了:“万岁如此看着我做什么?”

    皇帝道:“皇后比朕想的,更加热衷于文治武功。”

    贾琰道:“万岁,臣妾的梦想,就是以京师为中心,以京师到南洋为半径,这一大片的土地,都必须在我大晋治下。”

    在大晋治下跟在大晋版图之中是两个概念。

    在大晋版图之中,就跟现在的海参崴一样,现在的海参崴,就在大晋的版图之中,可是那边有大晋的官员吗?有大晋的驻军吗?海参崴距离京师的通信是否畅通?

    这些,皇帝都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

    皇帝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晋对海参崴的控制力,就跟西南那些少数民族土司治下的土地一样,中央对这些地方的控制,都是相当无力的。

    皇帝道:“可以参见岭南吗?”

    “万岁,您若是要我说,岭南是岭南,但是海参崴必须是海参崴。海参崴跟岭南不同,海参崴既然要成为大晋的船坞和重要港口,就必须牢牢地控制在朝廷的手中。所以,必须使用郡县制,必须直属于中央。”

    “设直隶州?”

    “对。”

    “可是,谁任这第一任知府呢?”

    贾琰没有开口,皇帝却转头看着她:“皇后就没有人选吗?”

    “万岁,您若是问我治理海参崴的重要性,我自然是言无不尽的。但是您若是要问我臣子的任命,我可不敢随便开口。”

    “矫情!说!朕想听。”

    “海参崴既然与中原隔着黑水靺鞨,而近来黑水靺鞨又不老实,那就注定了她的第一任知府就不能是个书呆子。治理地方的手段要圆滑,还要通兵法,必要的时候也能够领兵,或者坚守城池,或者跟当地守备配合,歼灭那些胆敢作乱或者起了别的心思的靺鞨人。”

    皇帝点了点头,道:“皇后虽然没有说这个人的名字,但是朕已经知道了。不错,若是仅仅因为破了相就被搁置一旁,那就太可惜了。而且,他的资历也好,能力也罢,都当得起这个位置。来人,拟旨。”

    外面一直等候着的侍读学士许嗣升就应声进来。

    他在外面这半天,早就听见了,因此皇帝一开口,他就提笔,一气呵成。

    不得不说,许嗣升在这侍读学士上做了也快二十年了,一直动没有动过。当然,贾琰跟他见面的次数也非常少。二十年过去,他从头发花白变成了头发雪白,可是那支笔依旧稳稳的。

    许嗣升拟好草稿之后,皇帝亲自看过,点了头,这才交予许嗣升。拟好的旨意,要发往内阁,经过内阁的诸位宰相的商讨,在诏令天下。

    内阁的宰相们不好直接询问皇帝皇后,却不妨碍他们询问许嗣升,得知了皇帝和皇后的打算之后,大家都议论纷纷。政事堂和枢密院很快就陷入了新一轮的争论,或者说争吵。而对此,枢密使闻彦修却是罕见地没有直接表态,而是找了个机会,乘着许嗣升去茶水房换茶水的时候,跟他趁机并行了一段路。

    闻彦修道:“鹏举(许嗣升的字),你的年纪也不小了。我知道你有心结。可是你自己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你就忍心让你们许家从此断了香火不成?”

    闻彦修跟许嗣升当年是同窗,在书院的时候就感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