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娇女迎春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0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在这个年代, 国家自然是有舆图的,而且舆图对于国家来说,是属于重要的军事机密, 就是后妃都没有资格知道。而且私人绘制舆图, 肯定是要治罪的。

    换了别人,皇帝一准治罪。

    但是,一来, 贾琰已经是皇妃,是他的妻妾, 问罪贾琰,他也要承担不是, 二来这张舆图并不准确。

    皇帝之所以会轻轻放过,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张舆图并不准确, 是因为这张图上关于黄河的绘制, 那基本上就是三条线、两个直角的组合, 像什么官道之类的, 大多数都没有标明。

    还有那些城镇、乡村,有很大多错误。

    这张舆图上,能够说得上准确的, 除了黄河也只有运河了。

    贾琰身边都是皇帝派去的人, 他当然知道,这些资料都是贾琰通过贾赦和林黛玉搜集来的, 这张舆图是贾琰当着他的探子的面一点一点画出来的。

    如果贾琰今天没有拿出这张图, 皇帝当然会心存芥蒂, 但是,贾琰第一时间就拿出了这张图,皇帝当然不会怪罪。

    皇帝就是这样的人,对于能够帮助自己稳定天下、巩固皇权的人,他从来都是宽宏大量的。

    当然,这个宽宏大量是他自己的标准。

    而且也跟太上皇眷恋权柄、他手下没有多少人可用有关。

    对于十分注重农耕的封建王朝来说,每次大灾之后免除赋税、鼓励开荒,这都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是,国家也十分机会高门大户的土地兼并行为。

    要不是贾琰在这张舆图的边上注明了贾家和林家每一个庄子的大小,就是现在为了安抚流民皇帝不计较,回头皇帝还是会计较的。

    不过,看着贾家和林家的这些庄子用这么一点点土地养了这么多的鸡鸭鹅,有的庄子还养着猪。

    算算这些禽类,再算算鸡蛋鸭蛋鹅蛋的出产,算算那些庄子出差的红薯,哪怕眼下没有红薯块,只有红薯藤,那也足够了。

    严家的那些庄子的消息虽然不多,很多都打着问好,但是,看着边上注明的红薯到达渤海的日期,皇帝也只有暗暗点头的份儿。

    好吧,从这张舆图上可以看出来,贾琰已经布置好,剩下的事情就是看老天爷成不成全,以及,各地官员的配合了。

    皇帝看完了舆图之后,就把这张图传给了他的两个弟弟,沂王和沛王。沂王也就算了,沛王看过舆图,把舆图交还皇帝之后,就连连咋舌:

    “啧啧啧,小嫂子,这一个庄子几千只鸡鸭我能想象,但是,这一只庄子上万甚至十多万只鸡鸭,这叫我有些不敢想象了。”

    贾赦连忙告罪,去自己的外书房把相关的记录拿来,呈与沛王,还细细地说与沛王听:“让王爷见笑了。事实上,那种规模达到上万的鸡鸭养殖庄子,最要紧的,还是这养蛆作坊。而且,这些鸡鸭鹅都不是放养的。”

    这种规模上万的养殖庄子,肯定是专门配了人去搜集那些鸡粪鸭粪鹅粪还有人类的粪便,并且用这些东西发酵、养蛆。那些蛆苗,混着青草和红薯藤红薯叶,就是主要的饲料。

    当然,什么鱼骨头、虾米、贝壳磨的粉末,甚至是稀释了的石灰水,也需要定时补给。

    这些在日志上都有记录。

    贾赦原本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但是,他不得不承认,用了这些东西之后圈养的鸡鸭鹅生病、死亡的几率大大降低。

    所以,如今那些养殖庄子上都是这么养的。

    贾赦也承认,这个世界上有的是能人,还有人会配预防鸡鸭鹅的瘟病的药水。他可是足足花了三百两才买下了这些方子,有的甚至用每个月二十两银子的月钱才把人挖到手!

    世人只看到了他疯狂的养鸡养鸭养鹅,有那尖酸刻薄的还讥讽他是家禽将军,却不知道他在这里头的付出。

    “不是放养的?难道还有圈养的吗?”

    沛王瞪大了眼睛。

    作为一个古人,他还真的没有想过鸡鸭鹅圈养的事情。

    别的不说,就说那鹅,一只鹅就需要九个一尺见方那么大的地方。

    沛王小时候可是养过鹅的,他很清楚鹅有多凶悍。当年他养的不过是从宣徽府庆丰司选的菜鹅,可这两只鹅占地盘的本事,还真的一点都不小。

    皇帝和沂王头也没抬,一面迅速翻着贾赦送来的有关庄子的日子一面道:“老十九,如果你不信的话,代朕巡视一下这些庄子如何?”

    “是,万岁。臣弟领命。”

    沛王立刻应了下来。

    他很好奇,贾家到底是怎么弄这些养殖方子的。

    沂王看过这些日志,计算了一下那些鸡鸭鹅的食量,再看了看贾家、林家各个庄子的布置,忍不住道;“看起来,就是没了那些地方官员,靠着小嫂子的这些庄子,今年的豫州齐鲁之地也不用担心了。”

    贾琰道:“王爷此话何意?”

    “本王是说,小嫂子不曾把这些官员放在眼里。”

    沂王看得出来,如果今年真的闹了蝗灾和旱灾,如果最后都平安渡过了,那么,真正的功臣,自然是贾琰和贾赦,

    问题是,贾赦去年才刚刚封了庆荣侯,贾琰未进宫就已经是皇妃了,就跟贾琰说过的那样,短期之内,他们父女俩不宜再晋位。

    可是,如果不给他们父女晋位,却提拔那些借光的官员,这不符合皇帝一惯的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的行事原则,到时候,为难的可是皇帝。

    虽然贾琰和沂王两人依旧面带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