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老师是首辅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58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看门的小厮进去通报了,不久后出来,道:“沈大人,宋大人出门了,不在府里……”

    “不在?”青辰回头看了看门口的马车,“可宋大人的马车还在这……”

    她告诉自己,今日来找他,只为了公事,再无其他。

    既来了,就得见上面,问清楚。

    “噢,”小厮有些措手不及,但还是很快答,“大人……大人今日是乘别的马车出去的。”

    别的马车?他方才明明不知道宋越出去,又是如何知道他乘了别的马车?

    种种细节,实在不是她想留意,只是真的漏洞百出。

    青辰苦笑了一下,不想见她,所以从不曾撒谎的他也撒谎了吗?

    也罢。

    那一个“好”字,于他来说,应该就是话已说尽了。

    是她着急,失了分寸。

    不过就是绝情二字,倒叫他演绎得如此认真,如此细腻。

    “多谢,那我先走了。”青辰对那小厮笑笑,转身上了马车。

    马车里,她一言不发。

    沿途的银杏早已变成金黄,只等有缘的风一刮,叶子就四散飘零。

    过了一会儿,她撩开车帘,对车夫说了声:“去镇抚司衙门。”

    马车启动,驶离了这一处熟悉而又陌生的府邸。青辰想,他们足足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一段“擦肩而过”。

    真是让人心力交瘁。

    宋越,如你所愿,从此以后,你我再无瓜葛。

    ……

    此后不久,宋越出现在了门口。小厮见了他,只道:“大人,已按您的吩咐跟沈大人回了。”

    “她可还说了什么?”

    小厮摇了摇头,“沈大人听说大人不在,就走了。”

    宋越的睫毛眨了一下,轻轻应了声,“嗯。”

    这样最好。

    自在赵其然家别过以后,他们已经有快一个月没见了。现在这个时候,就更不能见了。

    走了就好。

    很快,他也出了门,给郑贵妃的人递了消息,约她尽快见面。

    ……

    北镇抚司衙门。

    陆慎云在官署里处理公务。青辰见到他时,来找他,心头不由高兴。

    这些日子锦衣卫上上下下都很忙,他都没有时间去找她,两人也有半个多月没见了。

    今日黄瑜不在衙门里,没有了嘻嘻哈哈的调侃声、嗑瓜子和剥花生的声音,倒让青辰有些不习惯。黄瑜当值喜欢摸鱼,锦衣卫有个一怪,那就是指挥使常在外头跑,副指挥倒常在家里坐。

    青辰坐下,对陆慎云微微一笑,“今日黄大人不在?”

    陆慎云亲自给她泡了茶,“最近南边的白莲教闹事频繁,我让他去查探了。走了好几天了。”

    “白莲教?”青辰有些诧异。

    若是小打小闹,断不至于惊动京城的锦衣卫,更不会让一个副指挥使亲自去查探。如此看来,这些“闹事”的规模应该不会小。

    说起白莲教,青辰自然而然想起了孟歌行。她离开云南已经半年多了,跟孟歌行也有半年多没见面了,可他的模样还是清晰地印刻在她的脑子里。

    那个意气风发,恣意而为,口口声声说要推翻大明统治的人。

    她与他说过的那番关于战争的话,他大约全都忘了吧。如今的所作所为,看来是直奔着这天下的至高皇权而去了。

    分别的时候,他说过大约还要两年的时间准备,可这才过去了半年多……

    “嗯。”陆慎云点点头,“他们起先还只在云南闹事,这些日子,有些北上的趋势。孟歌行很可能已经不在云南了,有锦衣卫曾在贵州见过他。”

    “情况很严重吗?”

    孟歌行是个胆大心细的人,为人执着、聪明、敢打敢拼,与当年大明的开国皇帝很像。可以相见,白莲教的人在他的带领下是如何的势如破竹,这样的人着实会很让朝廷头疼。

    “眼下看应该不是很坏,具体情况得等黄瑜捎信回来。地方官府正在与他们周旋,占不了什么便宜。”陆慎云想起什么,补充道,“这些日子,京城周边也有白莲教的人作乱,你尽量不要离开京城,若是非出去不可,就告诉我,我派人保护你。”

    他的眉尖微微蹙起,目光里露出隐隐的担忧。

    青辰只觉心中微暖,点了点头,“谢谢你,陆慎云。”

    他看着她,忍不住抬起手来,用拇指摩挲了下她的鬓角。青辰愣了一下。

    他很快收回了手,垂下头带着歉意道:“……世道太乱了,怕你出了事。”

    她表示不介意地摇摇头,“我明白……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事,让你担忧?”

    白莲教跟朝廷斗了很多年了,早已是陆慎云熟悉的对手,按说不至于让他如此忧心。

    片刻后,他终于点点头,“蜀王那边好像也有异动……只消息还没有得到确实,无从分辨真假。”

    这才是陆慎云让黄瑜南下的更重要的目的。

    青辰不由皱起了眉头。

    以孟歌行为首的白莲教作乱,本来就够让朝廷头疼的了,若是再加上藩王……大明朝将面临尤其艰难的处境。

    这也难怪,世道太乱,有的人是不得已而为之,有的人就要趁乱分一杯羹。说到底,还是因为朱瑞怠政,徐延把持朝纲多年,致使吏治混乱、官员腐败、纲法明弃不具……把这天下变成了乱世。

    在如此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