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闺记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 137 章节(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往下说了。

    可就算只说一半,清阳公主也能猜到了后面了。

    孤男寡女在一起,能干什么?

    “听说,陆氏为陆太太物色了好几个漂亮的丫头,这事发生在凤香公主打陆氏之前。”

    出嫁了的姑奶奶,送几个漂亮的丫头给自己的亲娘,而陆家又陆阳春这么一个独子,陆氏想做什么已经不言而喻。

    依照凤香公主的脾气,肯定要报复陆氏,极有可能会选择让陆氏头上变绿,当然,估计也有报复陆阳春的成份在里面。

    凤香公主虽然有昌盛帝撑腰,但昌盛帝也不能盯着女婿和女儿到底有没有同房吧?

    若是吴惠妃还活着,深得帝宠的话,这事估计很快上达天听,可现在毕竟是崔皇后入宫了。

    崔皇后早些时候还在挑拨大皇子和二皇子,当然也不可能放过七皇子。

    想到这里,清阳公主不由凉凉地笑了。

    之前和薛家结亲的时候,她本是想着要帮太子的,毕竟有小薛氏这层关系在,帮太子也就等于帮自己。

    可是没有想到,太子在满城风雨的时候,却跑到公主府来质问她的女儿。

    她这个公主虽然已经开始吃斋念佛,可太子最近的行踪,她只要想打听,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有些事她知道的虽然没有王琳芝这么清楚,可自己的女儿参加了太子妃的宴请就将身边的贴身婢女送走了,让她不得不去查验一番。

    太子夫妇居然想着对她的女儿下手,这是她怎么也不能容忍的事情。

    加之昌盛帝又如此对她的儿女、丈夫,她对赵氏皇室已经死心了,以后谁做皇帝她早已经无心过问。

    “凤香公主那边的事,咱们就不要再过问了。”清阳公主交待小薛氏和王琳芝道。

    无论凤香现在怀的是谁的孩子,名声都不会好,毕竟现在没有出陆老太太的孝期。

    就是李嬷嬷这个间谍,也没敢过要将这些事透露给皇上。

    万一昌盛帝震怒,这可是掉脑袋的事!

    反正她奉命监视清阳公主,凤香公主府的事,与她何干?

    可她不禀告,不代表别人不禀告,不知何处走露了风声,此事竟然被御史写到折子里,递到了昌盛帝那儿。

    303 不舍

    为王琳芝和顾钺的亲事,素来不太相信的神佛的向夫人,还特意去了一趟大慈安寺,请动了不空大师,让他帮着选个合适的日子成亲。

    不空大师连接占卜三岁,方笑着开口道:“宜早不宜迟,二月就是好日子。”

    又从二月里特意挑了初八、十六、二十二给向夫人。

    向夫人请了张夫人带着厚礼去了公主府。

    张夫人直接将顾钺夸了天花乱坠。

    长得英俊,和郡主站一起金童玉女。

    小小年纪军功赫赫,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心地善良,每次从外面回来,会给家里的弟弟侄儿带礼物。

    顾钺这一回去南诏,让几个跟着的人买了不少上好玉器,不仅顾家有,就是张夫人那里,向夫人也挑了两件成色最好的送过去了。

    且不论东西贵贱,单这份心意让人觉得心生好感。

    年轻有为又谦虚,张夫人很喜欢,不遗余力的为他说话。

    夸一句顾钺,就夸一句王琳芝,说他们相配,金玉良缘。

    说顾钺孝顺,还未成亲就知道孝顺岳家,说着着人抬进来一个箱子。

    “说是顾将军从南诏带回来的特产,都不值什么,给公主看个新鲜。”

    清阳公主客气地道谢,收下了东西。

    抬头嫁女儿,抬头娶媳妇,自家的女儿好容易娇养到这么大,无论谁想娶走她,态度都要好!

    所以照大周的风俗,男方这个时候送东西给岳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一般都会收下,若是不收,那便表示女方对男方有不满意的地方了。

    清阳公主坦然受之。

    不过,张夫人一说是顾钺从南诏带回来的“特产”,清阳公主便猜想这些东西可能是送给王琳芝的,便直接吩咐下人,先抬到清莲居那边,让郡主挑些喜欢的。”

    若是女方家世一般,可能要矜持一下,等冰人走了再拿过去了。

    可清阳公主本就是先帝最得宠的女儿,王琳芝出生以后,更是不知道被昌盛帝赐下了多少好东西,这样做完全是等于在给张夫人和顾家脸面。

    张夫人看清阳公主一脸高兴,便趁热打铁,将不空大师选的三个日子拿出来,问清阳公主什么时候合适。

    三个日子居然会在同一个月,这是非常少见的,可因为对方是不空大师,所以清阳公主也没有提出质疑,直接选了二月二十二。

    三个都是好日子,其实让女方挑日子,也是怕洞房花烛夜和小日子重合了,另外还要看女方备嫁的情况,光一张千工拨步床都要做很长时间。

    可王琳芝的嫁妆昌盛帝已经让礼部在办了,就算往外捐,也是捐的银子和其他不实用的东西,好东西肯定是要留给自己女儿的,捐出去的东西则是为了堵住某些乱攀咬的人的嘴巴而己。

    自家亲生的女儿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人,帮是情分,不帮是本份。

    以她府上现在的情形,这种好事做多了,没准哪天还被御史弹劾一个钓名沽誉。

    若不是昌盛帝将王琳芝捧得这般高,她根本不愿意捐什么银子。

    可有时候,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