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到明朝考科举【完结】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82章 (4)(第3/11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侍讲学士兼右春坊右谕德了!

    华昹撇了撇嘴,接着看了下去。

    第一本就是父子双状元的王御史带兵追杀虏寇,鲜血飞溅,人头滚滚,比起前作的战斗场面更凌厉真实,也和他看过的那篇邸报重合了起来。

    比邸报中的寥寥数语,画中的场面更让人如临其境,真切感受到这场大胜的快意。而在这场战斗后,就是谢镇抚带着十四所千户出关探查国宝的故事。

    塞外的风沙、干旱、荒滩、绿洲……与大明和海上完全不同的风景,已是先声夺人,叫他移不开视线。谢镇抚和十四千户凭着树木年轮、天上星斗在沙漠中寻路,却意外发现贼虏埋在沙漠中的火炭堆、兽骨等物,确定了贼虏逃窜的方向。

    他们终于追上了正在逐水草而迁居的北蛮王庭,却被小王子手下平章发现,率大军于茫茫大漠中追杀十五人。

    他刚看到驯象所姚千户与安千户逃到进关贩马羊的西番队伍里,安千户从他们的大车里翻到一套胡姬的舞衣,要与姚千户假扮夫妻,那本连环画居然就到头了!

    下面没有了!

    新刊要等小半个月才出!

    岂有此理!凭什么是与姚千户扮夫妻,李千户温文儒雅、王千户风流多情,都跟安千户扮的美人儿更相衬吧!

    小二见他一副要掀桌的样子,连忙劝他:“大人消消气,不就是连环画看完了么,还有别的啊!居安斋还有新出的《每日农经》,翰林院费修撰写的辣椒立体栽培法,只要在家搭个花架子,再小的院子也能种辣椒。书后还附了食谱,小店按着做了些麻辣花生、花生川炒鸡,大人可要尝尝?”

    尝什么尝!气都气饱了!

    不对,他不是来看连环画的,他是来看崔燮结党营私、用连环画颠倒时事、为锦衣卫窃取英雄名望的奸行的!

    华给事中愤愤然抱着书回家,闭关写了数日弹章。

    他要弹劾崔燮以朝廷命官之尊亲自经营书店,并为和锦衣卫指挥同知谢瑛的私谊颠倒边关战事,叫人在锦衣卫连环画中将平虏之功加在谢瑛身上!

    他要弹劾崔燮结党营私,崔家常有朝廷官员出入,与朝中多名要员常有礼品来往!

    他还要劾崔燮立身不够端正,以至外间屡有他与某崔氏女有私,至有私生女的传闻!

    作者有话要说: 华昹,就是弘治十二年挑起唐伯虎舞弊案的那个给事中,这回符合历史,把他弄下去

    ☆、第 298 章

    七月初, 大明第一队访问欧罗巴的半使者半间谍兼旅游团终于启程了。

    有两名年长有地位的传教士作导游, 领队的文官以都察院右都御使史琳为首,主管察验器械的是兵部叶、于二主事,监军则是司礼监秦雍。随行翻译有国子监译字生十五人、北京武学校幼军三十人,由锦衣卫指挥叶广带队, 姚、徐、王三位千户率二百锦衣卫随行保护。

    另外有三十余名海商,十余名阿拉伯、葡萄牙水手,数百名有海战经验的闽越水军,都已乘上了新造的福船、广船、沙船,在天津的出海码头等待他们。

    满朝文武在太子太保、英国公张懋与三位阁老引领下相送到京郊外十里,与众人洒泪而别。

    海路漫漫,风浪重重, 欧罗巴亦不是什么太平详和的地方, 这一去不知海船几时得还,只愿众人好自珍重,平安归来。

    这场大事完毕, 朝廷上下的心绪还没平复下来,户科给事中华昶便上了一道表章弹劾翰林院侍讲学士崔燮亲自经商敛财、刻意结交锦衣卫与朝中重臣、私通乐妇致有私生女,不配为讲官。

    弹章递到中枢, 李阁老便涨红了脸, 义愤填膺地说:“什么崔美人、私生女, 我这弟子若肯娶妻生子,我没有女儿嫁他么!还说什将边军功劳附会在锦衣卫身上……何曾有这等事!锦衣卫第三部的剧情与如今的战事根本是全然不同!”

    刘阁老重重看了他一眼:知道锦衣卫的稿子是你们写的,但在宫里动静小点儿, 别那么激动,没看见程学士都吓着了么。

    谢阁老也有些坐不住。

    锦衣卫前两部的封皮上也印着他的名字呢。

    他不仅与崔燮有往来,常收他送的谢家美酒和新鲜美食,还拿着崔家的润笔,这道奏疏参奏对象也有他的一份儿。

    唯独程学士是真的一无所知,还试图安慰李阁老:“不遭人妒是庸才,咱们不也常被人弹劾……这等无稽之谈,圣上岂会当真?”

    虽然弹章可恶,他们也不能扣在内阁。

    李东阳与谢迁都与崔燮常有来往,沾了被弹劾的边儿,需得避个嫌,刘首辅便拿过来写了抄记、批了蓝批,递进大内。李谢二阁老也立刻写了奏疏自辩,澄清他们只是编过居安斋印出的科举笔记等书,故而收了崔燮代送的润笔,朝廷内绝无结党营私之事。

    奏章递到大内,弘治天子也吃了一惊,不顾别的,先问御前服侍的司礼监太监:“崔先生不是说不能成亲么,怎么又有人传他有妻女?这是怎么回事?”

    高太监出于公愤,用力替他辩白:“这是没有的事。只是崔学士年少在乡间居住时,乡里似有个会画画儿的崔美人,那些轻薄人定是听着有个学士、美人,觉着相配,就把他们传到一块儿去了!”

    天子厌恶地说:“这是哪里的流言,有司也不早管管——便是传崔先生纳妾也不该传个同姓的,这不光是风流,玷污人名声哩。”买妾虽不问姓名,也得卜一卜姓氏,或给那妾另改个名字,哪儿有大喇喇就与同姓之女传出风流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