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路繁花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 84 章节(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下不了狠手,驸马是继父,更不好多管,郡主又没再上学,也不怎么和姐妹们玩在一块,天天和些政务商务打交道,性情都移了。”

    季夫人这话还是委婉的呢,她觉的皇帝只是在压榨郡主,压根就没教她什么,十几岁正是定性的时候,郡主没有师长教导,没有同龄人相处,不长歪了才怪呢!

    “这话在自己家里说说就好,出去应酬可不许带出来,当心招祸。”

    季夫人撇撇嘴:“我知道的。”

    先不论京里怎么议论郡主,郡主如今正和父母在南下的大船上观光作画,准备把一路上的见闻都画下来留作纪念。

    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如今虽是四月,却也正是春光烂漫的时候,越往南春天的气息越明显,风轻水软,莺啼燕语,桃李争艳,梅子初结。郡主沉浸在这大好春光里,连自己是出京避难的都忘了,真把这趟江南之行当成了游山玩水。

    公主看着船窗前认真作画的女儿,案桌旁研读兵书的丈夫,忽的生出种岁月静好之感。自先帝驾崩后,郡主长住宫里,她们一家人难得有这样安静平和的时候。这样想来,这次出京也不错的,她不奢望女儿大富大贵,便是以后回京他们一家没了往日风光,只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健康平安便好。

    白霆看着妻子嘴角温婉亲切的笑容,只觉的心头微堵,作为一名丈夫和父亲,他没有保护好妻女,让她们离开京城这锦绣堆过苦日子,是他的失败。白霆握着兵书的手不自觉收紧,他要努力,不说给妻儿多大的荣耀,总要护得住她们才行。

    郡主一家从京里走水路南下,第一站便是徐州。据皇帝告诉她,平川先生如今定居在金陵秦淮河上朱雀桥边的乌衣巷里。郡主一家到了江苏后便下船坐马车,一路上走马观花,在扬州还停了几日,好生逛了当地的夜市名景。

    郡主进了扬州地界后便谴人送了拜帖去金陵,同时让人到乌衣巷买好宅子,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一家就在乌衣巷住下了。

    平川先生也是名门之后,后来家道中落,他身为族中子弟里最出息的,却无心官场,考中举人后便不考了,为此和家族闹得很僵,如果不是在意他在士林中的名声,把他出族都是有的。

    平川先生年过半百,这些年一直在外游荡,也未成家立业,膝下只有一个多年前收养的孩子一直跟着,如今已是十六了,取名叫做兰玉树,取“芝兰玉树”之意。

    这兰玉树也是颗读书种子,年纪轻轻已是江苏去年的解元,若非平川先生压着他沉潜,只怕今年春闱榜上有名。

    平川先生捏着手里薄薄的一张信纸,笑着对半徒半子的兰玉树道:“你要有一个师妹了。”

    被拒

    郡主一家在扬州住了四天,待派去金陵的人来信后才启程去了金陵。

    金陵是几朝古都,比之辉煌大气的京城另有其一番精致浮华,乌衣巷是魏晋时期的权贵之家聚集之处,最有名的那首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如今确实是寻常百姓家了,历经了六朝金粉,虽然依旧精致,却没了生气,如今是诸位盐商大贾聚集之地,只富不贵。平川先生不缺钱,他的一副字画便值千金,养活他们两个人足够了,只是他不喜当官的弯弯绕绕,便也不愿住在官家之地,倒是商户之家规矩不重,另有一番率性。

    郡主非常大手笔的买下了乌衣巷里一户盐商家的大宅院,一家人暂时住在城中最大的来福客栈里,新宅子让桂圆芙蓉等人去安排翻修了。桂圆等人深知主子龟毛的性子,几个住人的院子全部推到重建,按着主子的喜好来。这样大规模的工程,郡主又要快,桂圆把城中最好的建筑班子请了来,交了图纸给他们,又请了许多短工来,每日乒呤乓啷的好不热闹。桂圆行事妥帖,知道自己这样扰了邻居休息,便每家都送了重礼,倒让邻居都不好说话了,只聚在一处议论新来的人家好大排场,不知什么来头。

    兰玉树出门时路过那宅子,见里头在施工,问了小厮知道是新来的人家在翻修院子,便知道是自己那身份尊贵的师妹一家要住进来。只看这一家子的排场,便知道这家人架子大,再加上他打听到的消息,那位师妹性子骄傲的不行,在京中得罪了人才被赶了出来的,如今却要来祸害先生。先生多么清高自衿的人,向来不和官场打交道的,如今却为了他的前程,不得已要接纳那位郡主。兰玉树心里暗暗发誓,以后有了出息定要先生不再受气,同时也对即将谋面的郡主心有芥蒂。

    郡主一家在来福客栈里安置下来后,修整了一夜,第二日郡主便带着白霜和桂圆上了兰家门。

    郡主事先递了拜帖,平川先生知道郡主今天来,却不知道她如此低调,只带了两个丫鬟,看来与传闻中娇奢豪逸的郡主不符呀。

    郡主只在门口略等了一会儿,就有仆妇迎她们进去。好在乌衣巷这边多是商户之家,民风要彪悍些,要不然兰家就两个男主子,郡主一妙龄少女独身上门,唾沫星子都能把她淹死。

    公主本来也在意这个问题,还说要和白霆陪着她一块去,不过郡主觉的这样冒冒失失的一大家子上门有些唐突,而且她也不是小孩子了,去拜师还让家长领着,多没脸。

    兰家只是个二进的小院子,宅子里就十来个仆人,平川先生和兰玉树各一个长随,还有厨下几个人,门房两个人,洒扫几个人。他们师徒父子俩不怎么交际,家里也不会有什么大型宴会,兰玉树如果要宴请同窗便去城中的酒楼里,这样的规模足够了。

    因是小宅子,便不似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