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贾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74章174(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卫大奶奶警觉自己被无视大光其火:“岂有此理,她们竟敢如此?姑妈,既然她们没诚意,这门亲事不结也罢,咱们回去吧。”

    卫夫人本当起身硬气一回,蓦地想起老爷寄回的家书,顿时也不敢走了,暗暗掐一下卫大奶奶:“你收着些吧,老爷的话你忘记啦?这是老爷答应的亲事,一旦这亲事因为我们刁难闹黄了,你我都要被送去家庙清修!”

    卫大奶奶打个寒战,卫夫人进不进家庙还难说,她过门五年无所出,必定要被送进去,顿时慌了:“姑妈,怎么办啊?我不想进家庙,姑妈……”

    卫夫人气得筋疼,却不敢发作出来,叹道:“怎么办,求她们呗,咱们也进去问问老太太的安吧,我可警告你,随便她们说什么,你可不许炸,不然,咱们谁也没得好。”

    卫大奶奶忙着点头:“嗯嗯嗯,我都听姑妈。”

    婆媳两个硬着头皮跟进了贾母的卧房,却见一屋子的女眷正围着贾母说话。

    卫夫人一进门,屋内一下子就安静了。却是谁也不兜揽她婆媳。

    卫夫人只好硬着头皮开口:“为了我们家兰儿的事情,劳累老太太都累病了,我这心里直抱愧,未知老太太这般时刻好些没有呢?”

    贾母闻言微微嗯一声,再没下文。

    满屋之人谁也不说让让坐,卫家婆媳就这般尴尬的站着。

    最终,湘云撑不住,起身一请:“伯母坐下说话。”

    贾母这才给湘云面子:“坐吧!”又对凤姐言道:“屋里闷,带你妹妹们去看巧姐儿去。”

    贾母发话,凤姐起身辞别贾母:“还是老祖宗好,知道巧姐儿喜欢几个姑姑。”言罢又将一群姑娘领出去了,屋里只剩下卫家婆媳与史鼎夫人,以及可卿瑛莲妯娌。

    贾母这才抬眼看了卫家大奶奶一眼:“你们来提亲,老婆子本不该插话,也不是我贾府的姑娘,但是,错不过湘云跟我同姓,她的婚事我也该掌掌眼。老身眼拙,方才这位奶奶的行径似乎不是来提亲,却是来寻仇,只是不知云儿哪里得罪过卫大奶奶?卫大奶奶曾经来过荣府吗”

    贾母最后一句话却是看着鸳鸯说的。鸳鸯笑道:“老太太不记得了?那次琏二爷大喜摆酒,卫家夫人与奶奶来过的。”

    甄英莲顿时捂嘴一笑:“这我也听说过,说是姐妹们去东院踏雪寻梅,吟诗作赋,卫大奶奶也在场,听说文采风流呢!”

    卫大奶奶顿时记起当初时的尴尬,一时间真是无地自容。本当怼上甄英莲,却想起那次被太后娘娘叫去宁寿宫训教之事,甄英莲可是太后侄孙女,顿时再没脾气,却是福身一礼:“蓉大奶奶说笑了。”

    甄英莲本非刻薄人,见人服输便罢了。

    卫夫人看见甄英莲却是抓住话题:“说起来,蓉大奶奶真是好福气,听我们兰儿说,小蓉大爷今年也满孝了,即将起复,圣上必定重用,大家伙都说蓉大奶奶八字好,宜室宜家呢!”

    甄英莲因为孩子小,被贾母做主留在京都,算起来,她有两年多没见过贾蓉了,心里很是挂念。如今卫夫人这般上杆子讨喜,她不好冷脸,因起身一福:“承蒙夫人吉言。”

    卫夫人又冲着贾母言道:“不是我夸赞,这满京都的老祖宗啊,还没谁有史老太君的福气!您看看这府上,孙子媳妇琏二奶奶,三年抱了五个娃,重孙媳妇也是双胞胎,京都的贵妇人们都羡慕您呢,说这些都是您老有福气,恩泽子孙呢!”

    伸手不打笑脸人,贾母闻言也高兴,这才有了笑模样,起身言道:“你们这些孩子啊,我老天拔地不舒坦不能陪客,你们怎么也不陪着,到把客人引到卧房里,实在不像话,走吧走吧,听说凤丫头最会弄吃食,今儿啊,咱们也去蹭蹭吃喝。卫夫人,你也来,大家是亲戚,别见外!”

    贾母这个定海神针发话,史鼎夫人这才陪着卫夫人肩并肩的跟上贾母,一路人往萱草堂而来。

    贾母这边方动身,凤姐早得了消息,忙叨叨吩咐丫头们收拾摆放,一盘盘灵水湓过的各新鲜瓜果,瞬间安排就绪。凤姐带着一种姐妹等在门口迎接。

    贾母一行人走进萱草堂,顿觉内外两重天。外面的树木经过夏日洗礼,大多萎靡不振,叶片开始泛黄零落,萱草堂却似乎有一番天地,整个院子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一行人踏入院门,顿时被满院的清香萦绕,那清风扑面不寒,香而不腻,清爽极了。

    别说卫夫人惊喜之下愕然张嘴,就是贾母也不由自主深深嗅了几口,这才悠悠然迎着凤姐而去。

    卫大奶奶刻薄,却很识货:“这里莫不是人间仙境呢!”

    英莲可卿几个顿时笑了。

    卫夫人这才惊醒过来闭上嘴巴,却是忙着恭维凤姐:“满京都再找不到比连二奶奶会收拾屋子的人了。”

    凤姐笑盈盈挽着贾母,冲着卫夫人笑道:“亲家太太客气!”

    贾府发生的事情很快被卫若兰知道了,想起贾琏提示,再次一封书信寄给他父亲。

    卫堃再一次密扎进京,却是恳请太后娘娘赐婚的奏折,言称夫人不识大体,屡屡生事,让他心绪不宁,牵挂甚多,不能安心治军。窃喜史家女儿德才兼备,欲托中馈,叹史家暮落,只怕夫人轻鄙,故请太后娘娘赐婚,如此家宅平安,他将肝脑涂地报答圣恩!

    这日正是重阳,太后娘娘在花园摆酒赏秋,乾元帝前来凑热闹,临走托付太后娘娘作伐。

    太后娘娘接过乾元帝递过的密扎,只是摇头感慨:“妻贤夫祸少,堂堂克虏将军竟然要亲自管理后宅,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