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糖已经液化,浸泡着野杨梅,有着丝丝儿透亮。
冬青用筷子夹了一颗放进嘴里。
经过一天一夜的腌制,糖的甜已经浸透杨梅,却没有将酸全部抵消,夹杂着杨梅特有的味儿,实在是酸甜可口。
“来尝尝。”
一人喂了一颗,瑾瑜不住点头,确实比之前那颗好吃不少。
“我们拿到集市,可以当做零嘴儿售卖。”
冬青扒了一小碗留着给家里人,剩下的带着上路。
走在路上,好巧不巧,在羊肠小路那一头看到了赵氏和她的三个儿媳。
远远看着四人背了两个背篓,没有带着孩子。
赵氏显然也看到了后面的冬青几人,忙招呼另外三人加快了脚步。
瑾瑜和翠枝冬青走在后面,只看着前面的人躬着腰可劲儿往上爬,样子说不出的滑稽。
三人十分好笑,对赵氏的小心思心知肚明。
这大伯母只怕是心虚,想避开冬青,偷偷买了材料回家做点心,生怕与冬青遇上,问她背着两个空背篓去赶集要买什么。
索性慢悠悠跟在后面,眼看前面四人要脱出视线又走快一些,让赵氏几人拼命赶路。
昨日与陈君然约好,一起赶集把他点的那幅挑花刺绣交给买主。
陈君然起的晚了些,好在一身轻松,没多久就赶上了瑾瑜几人。
在集市上守了几个时辰,陆续把挑花刺绣卖出去,陈君然点的那幅三尺见方大小,卖了三钱银子。
除掉五十文钱的成本,利润有两百五十文,瑾瑜分了一百三十文给陈君然。
掂了掂钱袋子里哗啦啦的铜板,陈君然喜不自禁,决心跟着瑾瑜好生学习。
把这点画学精了,开拓市场之后,钱如冬青说的一样滚滚而来。
这般,家里再不会有人看他不起,也无人敢再看他不起。
一旁瑾瑜和冬青忙着向外兜售挑花刺绣,冬青补救别人绣错了的地方,夫妻琴瑟和鸣。
街角处,林员外看了冬青几人片刻,沉吟一瞬,转身去了布巷,进了月娘的金线坊。
赵氏今日没在街上逗留,买了梅芳说的食材,早早回了家里,一家子人准备着手做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