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王爷铁青着一张脸走进了这座布置得喜气洋洋的王府。看着往来的宾客, 柴王爷心里的火气与不知名的恐惧压都压不住。
儿子‘声名在外’, 亲事一直定不下来。这几年, 高不成低不就, 他也是一直在闹心。
其实, 柴王爷心中也明白,以他们家的政治背景, 一些长脑子的人家都不会与他们家做亲。可他就是心有不甘, 若不是宋太.祖不仗义,逼迫了七岁的柴家幼主, 这天下仍然是柴家的天下。他儿子就是太子,何愁没好妻?
这么些年, 柴王爷心有怨恨,可也不是没长脑子的。就因为他知道皇室的忌惮,所以他也才会放纵儿子不学无术。
一来, 只有儿子不上进才能掩饰住他的动作。二来也可以通过儿子的行为发泄他内心的不满。
后来仁宗皇帝死了, 几个月大的太子继承了皇位。当时的他在知道了这个消息后, 不禁大笑了一场。
报应, 这就是报应。
当年他们柴家的祖宗至少是七岁大的年纪,可你老赵家却立了个满月的娃娃。
哈哈哈哈哈......
长久以来的野心伴随着这份喜悦之情终于破土了。
柴王爷迫不及待的联络了柴家当年的旧部,准备发动政变的时候, 才知道仁宗竟然还留下了一份遗旨。
当知道了那份遗旨的内容,在联想到遗旨上提到了几位辅助大臣,柴王爷便知道他的胜算又低了一层?
王丞相?
他不是赵匡胤。
包拯?
他也不是赵匡胤。
八王爷自是不用说,其他如季刚, 桑博,狄青,天波府就更不可能是赵匡胤之流。
所以...哪怕只是个几个月的孩子,这位小皇帝的皇位仍会稳稳的坐下去。
祖宗诶,您老这眼光还不如那个二缺的仁宗......
希望,失望,渴望,绝望......
在一连串的事情后,柴王爷仍然没有放弃夺回他柴家江山的打算。
在包大人招集江湖人一起对抗外敌后,柴王爷发现了江湖人的实用,于是在儿子提出来要娶丁月华的时候,他并没有反对。
在儿子说要娶丁月华为正妃的时候,他顺势见了一眼丁兆蕙。
只一眼,他便看清楚了丁兆蕙眼中的野心。
与他同出一辙的野心。
想到自家儿子的斤两,柴王爷其实更看重未来的孙子。
自幼读史的柴王爷知道母族的力量会使年幼的帝王受到保护也会在成年的时候受到掣肘,更有甚者会动摇国之根基。
那个时候,他或许已经不在了,他的那些老臣估计也都跟着他到了地下。谁又能帮他的孙子渡过最艰难的时刻呢。
他的孙子需要母族,但母族却不能成为他帝王道路的绊脚石。
于是柴王爷便让人将丁兆蕙和丁兆兰都叫到了王府,一边表示欣赏,一边在丁氏兄弟的酒里下了绝育的药。
没了子嗣,妹妹的孩子才是他们最亲的后代。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丁兆蕙算计了一切,却没有算计到柴王爷这么心狠手辣,直接绝了他老丁家的后。
此事做得隐秘,丁兆蕙一辈子也不知道这些事情。倒是丁兆兰人到中年得了奇遇,留了一点血脉。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那些掩藏在岁月里的污秽,此时暂且不说。只说柴王爷听见傻儿子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去迎亲时,整个人都是懵逼不解释的。
他当初为了让赵氏皇族的人放松警惕,故意放纵了儿子的行为。此时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皇家是最不讲规矩的地方。
除此之外,在柴王爷的心中,老赵家也是最不讲究的家族。
他们当初给了多少特权,什么丹书铁卷,还有什么柴氏子孙永不加刑。
可那些是对着庶民百姓的。
若是这事放在了老赵家自己人身上,你且看着吧。
因着这一次的亲事,柴家不死也要脱成皮了。
想一想供在祠堂里的丹皮铁卷,估计这一回是要还回去了。
想到突然被提前的婚事,再想到他回来这一路受到的阻挠,柴王爷想不明白到底是谁在背后算计着柴家?
想到今天过后,满天下的人都会扭曲事实说柴家人忘恩不义,不守国法,国孝期间大肆操办婚礼的事情,柴王爷就有一种仰天长啸的冲动。
谁呀,这么缺德?
“恭喜王爷~”
“恭喜王爷~”
一路从大门口走进屋子,随处可见来吃喜酒的客人,对着他笑得一脸喜气洋洋。柴王爷僵着一张脸,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致。
瞧瞧,瞧瞧,这都来了什么阿猫阿狗?
除了几个祖辈有交情的,朝中大臣几乎一个都没来。
堂堂柴家后人的婚礼竟然只有这些人来,柴王爷心中难免升起一抹苍凉。
不过当他坐到正堂的主位,看到自家女儿疑惑不解的看着自己时,又长叹了一口气。
不管怎么说,事情到了这一步,他儿子一辈子的大事,他能做的就是将这个婚礼热热闹闹的办下来。
已经不能更坏了,不是吗?
丁家这边,丁兆蕙穿了一身新衣,满脸笑容的对着来贺喜的江湖朋友抱拳答谢。
不过当他将所有的客人都迎了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