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情满潇湘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2章:分骨肉(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探春让侍书和翠墨将分派好的东西各房送去,有单送香串的,单送绸缎的,还有单送脂粉的。将一柄如意送给了贾母,一尊泥金的楠木观音送给了王夫人。不限多少,为的是聊表一下心意,她在家里住不了几天,权当是个纪念。

    探春看着留下来的这些东西。白玉匣子里装着的是几匣上好的胭脂水粉,虽然是宫中之物,但还没宝玉与她们自己配的清香匀净。剔红大圆盒里装着的是各式的首饰,金凤钗、攒珠钗、镶金嵌宝的发簪、青玉镯子、珍珠耳坠,还有一串金珀手串。红绸盖着的是赏出来的绸缎,有江宁织造出的妆花缎、云锦,还有杭州织造出的宫绸等等。至于小官皮箱里放着的那些东西,探春已经不想看了。

    她望着这些东西发愣,脑中突然想起一事来。连忙亲手捡了几样东西,比别处都丰厚,让个小丫头拿着,一路往赵姨娘屋里走来。

    赵姨娘正在炕上粘鞋呢,小丫头吉祥儿在小桌上描花样。赵姨娘见女儿进来了,又想到她的身份今非昔比,就是以前见了她也有些畏惧,更何况今日,战战兢兢地起身来,想开口叫她,却不知如何称呼,只张了张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又将所有的话都咽了回去,站在那里双手也不知该往哪里放。

    探春自己找地儿坐下,让小丫头将东西放在炕上。

    赵姨娘看了一眼那些东西,她屋里几时有过这些。想到不是太后赏的就是太妃赏的,又能有多少,偏偏在此时这个女儿还想到了自己。须臾间,眼眶竟然有些微润。

    探春将赵姨娘做的针线拿来一看,水红的缎面,绣着一对黄鹂鸟,看着倒也鲜艳夺目,就是缎子有些陈旧了,也不知从哪里找着的边角料。探春抚摩着那对鸟儿对赵姨娘说:“拿了两疋布料来,拿去给环儿做身好衣裳吧。他又爱和人比吃穿,是个爱面子的人。再说毕竟是大户人家的子弟,不能太失了颜面。”

    赵姨娘点头答应:“你环兄弟不懂事,还想着你当姐姐的能多多教导下。哪知你却要走了。”

    探春觉得鼻子一酸。这些年来,她一直痛苦自己的出身,因为是庶出,那些下人们也矮看她三分。要是和二姐一样性子软弱,指不定被人怎么欺负呢。又见赵姨娘已是青春不在,近些年来身子不好,想到这一分别,还不知今生有没有再见面的可能,便道:“姨娘也该好好的保重,岁数不小了。不该操心的事少管,看好环儿,以后你还得靠他。环儿总归来说也不算坏。”

    赵姨娘含了热泪,点头说:“你放心吧,家里还有老爷,我日子也还过得。你环兄弟也大了,老爷还说让他今年跟着宝玉一同入场,这些天我都催着他念书。”又望了一眼探春继续说道:“你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虽然平时我们娘俩也没什么亲近的地方,但毕竟是我肠子里爬出来的,这一旦说分别心里还真是舍不得。好好歹歹,我不能为你做什么呢,剩下的路你自个儿走吧。”

    探春抬起盈盈泪眼,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回赵姨娘。她有嫡母,庶母,生母,如今又添了位养母,唯独这位亲亲的生母她却疏远了许多。又见赵姨娘头上和往常一样,不论什么头饰都往头上搁,而且还是些不值钱的东西。耳鬓的头发也有些松散了,探春起身来,拉着赵姨娘的手说:“让我给你梳梳头吧。”

    接着又让小吉祥儿给开了妆奁,探春拉着赵姨娘坐在妆台前,解开了那头乌黑的头发。替她整理着。

    赵姨娘笑说:“他们都说我们娘俩的头发像,都是这样的乌黑又密。你小的时候又喜欢戴那些艳丽的花儿,每次都嚷着丫鬟给你摘。自己也去摘过,还给刺伤了手,可还记得?”

    探春是一点也想不起了,只摇摇头。她从未给谁梳过头,就是自己的头发也是翠墨天天帮忙整理,所以手不免有些抖,极力想弄好,又怕失了手给赵姨娘的头皮扯疼了。那些乌黑浓密的头发里,隐隐的还夹着几丝白发。探春失了神,梳子停在半空不知该如何下手。眼中一热,差点没滚下泪来。她松松的挽了一个倾髻,将一支她送的玫瑰红的碧玺簪子插上。又将一朵堆纱的宫花簪在耳鬓。

    母女俩在镜中对看了一眼,探春笑说:“姨娘还是这样的容貌,只是平时没有打理好。不用将什么东西都堆在头上,显得累赘,也庸俗。再说你又能有什么好东西,这些首饰不再多,有那么一两件出彩的就够了。”

    “人老了,哪里还能妆扮呢。不就成了个老妖精了么。”赵姨娘颇有些自嘲。

    探春想着素日里她也没正眼瞧过几眼这位生母,因为她身份低贱,做事又没个眼色,没个成算,府里上下人等也瞧不起她,但毕竟是自己的生母,连着骨肉亲情呢。一时情难自抑,轻轻的搂着赵姨娘的肩膀,将头靠在她的肩上,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一刻感到温暖踏实过。

    屋子里静极了,探春轻轻的揽着她的母亲,直到眼泪将赵姨娘肩头上的那块衣料慢慢的濡湿了。

    此刻侍书找了来,见此情景倒惊了一跳,连忙说:“姑娘,太太有请。”

    探春抬起头来,按着母亲的肩膀,与赵姨娘道:“我们娘俩还有许多话要说,请娘略等等,就来。”

    “傻丫头,你去吧。别把正事给耽搁了。”赵姨娘缓缓的起身来。

    探春便别了母亲往门口走去。快要跨过门槛时,又回头看了一眼,赵姨娘冲她一笑,探春微微颔首。

    赵姨娘此时竟有喜又惊,又忧又虑。刚才探春喊的那句娘,真是暖到心窝里去了。

    探春来到王夫人这边屋子,贾政也在此。探春赶着见礼,王夫人连忙扶道:“三姑娘如今是郡君了,不能再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