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荣国府回来以后,黛玉到底病下了。众人也不知她的病究竟为何而起。
王妃到底是个妥帖的人,传了太医来精心替黛玉治病。一应药饵粥食料理得十分周全。
黛玉在栖霞院自思,以后没有什么大事再也不回贾府了。就算见了面又能怎样,到底徒生伤悲,有些事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到从前。
黛玉将这些事也渐渐看开了,如今人也变得恬淡了不少。不轻易动喜动怒,每日在栖霞院养病,待得身体略好些,又迎来了永嘉公主的大婚之日。
黛玉原本可以不用出面,只是永嘉公主又两人派人来邀请黛玉,再也推辞不过。只得随了王妃等一道进宫向公主庆贺。
王妃命了翠珠来送了黛玉两套衣裳,又让雪雁、含烟等仔细与黛玉装扮了,上了一顶华盖四人小轿。
王妃携了敦慧、黛玉一并进宫。
太后宫中,各处嫔妃也在此处凑热闹。只是少了孙贵妃和淑妃。淑妃在冷宫,据说每日谩骂,又是打跟前服侍的人出气。皇帝因为淑妃的德行连带着也不大喜欢世瑜。孙贵妃自从那次大祸之后,每日也是浑浑噩噩的,多少太医来瞧过,吃了许多药也总不见其效。
孙贵妃目前这样倒也不敢再册封她为六宫之主。
敬妃见了黛玉,自然就想起儿子曾要求她的事,没想到太后为了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来历的丫头,让他们母子脸上无光。
太后见了北王妃和水歆自然也喜欢,和王妃说道:“虽然瑶筝出嫁了,可也得让水歆经常进来瞧瞧我这个孤老婆子。”
王妃笑着答应了。
太后又问敦慧:“歆儿在家都忙些什么呢?”
敦慧笑答道:“回太后的话,臣女正随林姐姐学功课呢。以前哥哥嫂子管着,现在又多了一人。”
太后这才看见了站在角落里的黛玉,忙道:“林姑娘怎么不上前来。”
黛玉方上前行了几步,又施了礼。太后点点头:“以后有空多来走走。”
齐嫔又与太后禀事,王妃趁势和顺妃正叙些散话。敦慧便和太后说:“臣女想和林姐姐一道去凤仪宫看看公主。”
太后道:“去吧。”
敦慧欢欢喜喜的便去拉黛玉,两人就退下了。
凤仪宫中,锦心、画兰几个正在与永嘉大妆。和姑姑正忙着招呼其他事,又听得院外的太监报说敦慧郡主和林姑娘来了。
永嘉一喜忙和锦心说:“左等右等好不容易盼来了,快快让请进来。”
敦慧一路欢笑道:“公主姐姐,臣女和林姐姐来向你道喜了。”
和姑姑已经迎了出去,又是请安,又是问好。
这里的宫女们已经高揭帘栊请两位进去。敦慧与黛玉进到屋内,两人先是行礼。永嘉回头笑说:“倒许久不曾见你们了,中秋的时候也没见着林姑娘。北嫂子说林姑娘回贾家了。这次我又怕你不来,所以才差了几次人去请。”
黛玉道:“中秋时因为外祖母托人来请,不敢不去。如今遇上了公主的好日子,公主又多次相邀,民女也不敢不来。再者民女也该和公主道喜。”
永嘉一笑又说:“林姑娘还是这般伶俐,言语依旧这样清楚。”
敦慧又满心赞叹永嘉的衣裳好看。
黛玉只见永嘉身着真红大袖衣,织金绣凤文。织金的大红褙子,披着云缎织锦霞帔。身边的宫女们正在替她头上加各种发饰呢,只见梳了一个山松特髻,又贴上各式的花钿假鬓。
敦慧倒觉得新奇,这里看一会儿,那里看一会儿。又见铺着大红毡子的炕上堆放着好些珠宝玉翠。和姑姑说这些都是宫中的一些娘娘所送的。
太后那边已经派人来催促了。和姑姑在旁边打量着:“好了,已经齐全了。”接着又将一座镂金花树珠翟的凤冠替永嘉戴上了。
永嘉顿时便觉得头沉,和姑姑在跟前笑说:“公主且忍忍,这个怪是有些沉。”
于是又让锦心和画兰扶着永嘉上了软轿,大家行至长春宫中,永嘉与太后、皇帝行了大礼。太后与皇帝自然有一番话训导。
礼毕,几位喜娘搀着永嘉上了凤轿。接着又听见了司仪的唱礼声,随即喜乐四起。
黛玉见天家嫁娶却没有百姓之家那般温馨热闹,皇宫中或许不是一个该讲骨肉亲情的地方。又见皇帝太后脸上仿佛没什么不舍之意,流露出的感情皆是淡淡的。
随即又跟从王妃等一道去公主府用宴。
宴席上风光不自说,黛玉又看见了邢王两位夫人前来道贺。王妃倒与她们说了半晌的话:“你们贾家我记得有几个姑娘不错,正好林姑娘又在我们家。平时她也烦闷,不如请了贾家的姐妹们多来走走。”
王夫人含笑着答应了。
此时黛玉又见走来一人,觉得面容熟悉定睛一看,竟然是湘云。却见她俨然一副妇人打扮。湘云也瞧见了黛玉几步上前,先是与王妃行了礼,又见过了邢王两位夫人。
接着湘云便拉着黛玉细看,最后喊了一句:“林姐姐!”
黛玉道:“我是有多久没有看见云丫头了。倒着实的想你。”
湘云笑道:“可不是呢,我总是和人念叨起当初在大观园里的姐妹来,如今要见一个倒实在不容易。”
王夫人又问她:“中秋的时候老太太打发了人去接你,后来听说你家姑爷生病了。到底是什么病,好些了没有?”
湘云见问,心中却是发酸,只是又得答道:“太太,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孽障,已经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