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王爷与男戏子

报错
关灯
护眼
☆、完结!(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李晃低头轻轻在宋沥泉额头上印上一吻。

    李晃立起身,伸手将宋沥泉的眼睑抚合,将他轻轻放到地上。

    宋沥泉头一偏,眼角滑下一滴泪。

    “沥泉,你在这等我一会儿。”

    李晃说完,站起身,走向不远处趴着的乌干。

    李晃俯下身,捡起旁边一柄刀,看着乌干,面无表情地说道:“我为什么会想要留你一命?”话毕,李晃一刀斩下乌干的头,一股热血喷过来,李晃没有躲开,任由鲜血喷在她脸上。

    李晃没有停留,将乌干的头一脚踢开后,便加入了临近的战圈。

    每一刀都用尽全力,将敌人拦腰斩断。

    杀到后面,手里刀刃卷了,李晃扔下手里的刀,重新捡了一把。

    这场战事持续了两个时辰,鸣金收兵时,战场上几乎没有空地,地被战死的士兵铺满。

    李晃满身都是血,头发不知何时散乱下来,也沾满了血,凝结到一起。

    地上堆满了人,已经找不到宋沥泉躺着的地方。李晃披散着头发,疯狂地在满地残肢碎尸间翻找着他,宋沥泉帐下的士兵也在找着他。

    李晃看到了那柄刀,拨开宋沥泉身上压着的两具尸体,下面躺着的宋沥泉就露了出来。

    他面容平静,像只是睡着了般,静静地躺着。年轻的脸还是那样刚毅,却已永远的定格。

    李晃缓慢抽出他身体里的那柄刀,扔到一边。李晃执起他已经变得冰凉的手。

    “对不起。”

    宋沥泉随其他战死的将士一起,葬在了栾城北面的山岗上。

    这一战,双方皆战死五万余人,本以为战事会持续下去,北胡却突然派使者欲议和。后来李晃才知道,是因为漠余各部皆不肯再战下去,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代价却太大了,部族里的青年,十之七八上了战场后没能再回来。

    而大兴也已是强弩之末。

    两国议和了,意味着战事的结束。

    李晃坐在一处小小的土堆前,抱着一只酒坛,一口接一口的喝着,旁边散乱的堆着几只空坛。

    土堆里,躺着宋沥泉。墓前立着一块简陋的石碑,上面刻着‘宋沥泉之墓’。字是清清瘦瘦,极具风骨的瘦金体。

    春风吹绿了山岗上的胡杨,新坟头长出几颗绿草,堪堪冒头。

    “战事结束了。”

    李晃扶着碑头,轻声说道。春风过境,吹起李晃几缕发丝,缠绕在石碑上。

    ......

    李晃很快启程回京,她骑在马上,整个人都掩在黑色的大毫里,只露出一双眸色深深的眼睛。

    出了栾城,李晃勒马停下来,望向北面的山岗。

    李晃轻轻在心里道了别,双腿一夹马腹,疾驰而去,很快消失在山岗之后。

    李晃顺利地回了京。

    王妃明显地感觉到女儿似乎变了好多,她不爱笑了,脸色总是严肃地紧绷着。就算偶尔笑,笑意也达不到眼底。

    程生是第二天才知道李晃回来了。他满心欢喜地想去见李晃,却被全顺拦下了。

    李晃不知道该怎么和程生说,说她似乎心里已无情爱了。年少时的那份深深悸动,终被战场上的血泪冲刷干净。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程生接收到李晃的诀别信。他不敢置信地连找了李晃很多次,但是每次都被拒之门外。程生心底明白,李晃这是真不爱他了,她以前那么爱他,从舍不得他受一点委屈。

    “王爷,程公子走了。”

    正在书写公文的李晃顿了一下,没应声,继续写着,她如今已擢升为御史中丞,负责纠察百官。

    全福见主子没动静,又悄然退出去了。

    李晃手上不停,几滴热泪落在纸上,字上的墨迹晕染开来。

    李晃去了宋沥泉的家。

    他祖父已经致仕在家,几个叔伯也没有什么正经的差事。突然接到宁乐王的帖子,一家人心内惴惴,召集了全家人,慌慌忙忙地到门口迎她。

    李晃身着一身墨青色襕衫,独自负手立在台阶下。等了半刻,才见宋府大门大开,宋家一家人匆匆走出来。

    宋和正跪下行礼,后面也跪倒一大片。宋和正脸上满是皱褶,宋沥泉没有一处像他。李晃又看向宋和正背后跪着的两个中年男人和几个年轻男子。

    宋和正见宁乐王半天没有反应,微微抬起头,就见宁乐王正愣愣地看着大房长孙宋徽。

    李晃回过神来,“都起来吧。”

    宋和正战战巍巍地站起身来,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王爷上门是有何吩咐?”他在任时,撑死不过五品的小官,像宁乐王这种权贵,从来不是他能接触到的。

    李晃面无表情,“无事。”

    宋和正一怔,有些犹豫地请李晃进府。李晃点点头,抬步跟在宋和正后面走进宋家正厅。

    本来宋家的小辈是没有资格作陪的,没想到宁乐王竟发话让宋家的子弟都进厅来。

    席间李晃随意地考问了宋家几个孙子的学问,其中宋徽还能回答上几句,其他几个皆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

    李晃没坐多久就告辞而去,宋家一家人又送她出门。

    宋和正看着李晃坐着马车离去,将宋徽叫到身边来耳提面命了几句,他隐隐感到,宋家命运似乎要因宁乐王这一行发生改变了。

    ......

    后世有史记:王晃,姓李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