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结束篇、风雨后梨园悟情 (1)(第1/11页)
转过身来,水泞看着水溶,有些模糊的晨光中并没听到水溶或是惊诧或是欣喜的回答,只听水溶平静的道:“二弟,你说得对,是我太自私了,只想到自己,从没设身处地的为你想想,昨天的事王兄错了。”
停了一下,水溶身上又恢复自来的那种霸气和自信,铮铮的道:“就像你说的,我自己应下的事就由我自己来承担,不论多难,我都会想办法解决的,在这世上,还没有我做不成的事。王兄谢过二弟的情了。”
说完,没有理会水泞惊诧的眼神,水溶转身疾步离开了,那一个挺直决然的背影,令的水泞也不禁有些黯然,无论何时,在水溶那里,总有一种自信和豪情让人折服。
让紫鹃给自己梳洗完毕,黛玉轻轻的道:“紫鹃,你去把箱子底下的那个雕花匣子取出来。”紫鹃有些疑惑的道:“王妃,你不是吩咐过不动这个匣子吗。”
黛玉娇嗔的道:“让你去你就去,管这么多干什么。”等紫鹃将匣子拿过来打开后,黛玉轻轻取出匣子里林海留下的那个玉环。
碧色的玉质晶莹剔透,拿在手里丝毫觉不出凉意,在玉环的正中,刻着一个深深的‘赦’字,旁边是一行清晰地小字。
细细端详着,黛玉的心里情不自禁的想起以前的皇上,也就是如今的太上皇赐玉环的情景。
御书房里,皇上对黛玉道:“林丫头,这道手谕你好好放着,若是有人日后翻起什么事来,他能证明你父亲的清白。”
黛玉轻轻的应下接过,皇上又命人将以前林海留给黛玉的那枚玉环拿了出来,道:“上次你给朕的那封信朕已经命人毁了,这枚玉环乃是皇家之物,上面朕亲笔御提了‘赦’字,并留字示明,宦海沉浮,世事叵测,谁也不能预料,倘若以后朕不在了,遇到什么事,它可保你一命,你好好放着吧。”
轻轻的抚着那个深深的“赦”字,黛玉自言自语的道:“他不在了,我一人独活又有何乐趣。”轻轻一颦眉,黛玉对紫鹃道:“紫鹃,把那件鹅黄色得斗篷拿来,我要出门。”
紫鹃急道:“王妃,王爷和太妃吩咐过了,王妃如今身子重,有什么事吩咐人去办就行了。”黛玉脸色一沉,道:“你这丫头管得越来越宽了,难道连我也要管,快去,吩咐小厮们备轿。”
阴沉的天色中终于纷纷扬扬的飘起了雪花,轻轻掀开轿帘,黛玉忍不住回头看了看乐善王府那依然威严的府门,几个懒散的小厮正瑟缩着傍在门边,白色的灯笼似乎在告诉着路人府里的境况。
轻轻叹了口气,黛玉放下帘子,缓缓倚着身后的软靠,心里道:若是真的走到那一步,自己送给英郡主的玉环能保出乐善王府一命,一命抵一命,或许不会太令亦清内疚和不安。
闭上眼,黛玉仿佛又回到了刚才的乐善王府。
看着跪在身前的杨老夫人和一众妇孺,黛玉不由有些心酸,忙让紫鹃上前扶起众人,轻轻的安抚了几句。
杨老夫人老年丧子,一时间仿佛苍老了许多,那刺目的白发,强撑的笑颜,还有乐善不谱世事的一双儿女天真的神情,使得黛玉心里总有种内疚和惭愧,直到此时,黛玉才理解了水溶这些日子来的心情。
随意的问了几句府里的近况,黛玉对杨老夫人道:“老夫人,黛玉有几句话想和郡主说。”杨老夫人道:“长公主有话吩咐就行了,英丫头口无遮拦,若是有不当的地方,还请长公主不要见怪。”
黛玉淡淡的笑道:“老夫人客气了,黛玉和郡主一起住了那么多日子,彼此的性情难道还能不明白。”
杨老夫人点点头,道:“也是。”转过头,杨老夫人对王妃道:“王妃,我们出去看看孩子们吧。”
房里静了下来,黛玉默默的看了英郡主一眼,但见她本来俏丽的脸庞有些憔悴,但依然掩不住自来的那份英气和爽朗。
直到此时黛玉都不明白,自己为何要将玉环交给英郡主,只是心里有种感觉,似乎只有给她,才能让自己的心轻松些。
或许黛玉自己都不曾知道,在内心深处她是自私的,宁愿舍弃保命的玉环,也不愿让水溶对英郡主有任何亏欠。
不容英郡主拒绝,黛玉言辞铮铮的陈述利弊,末了才道:“郡主,不管是谁,黛玉希望永远不用用到它,好了,我也有些累了,紫鹃,我们回府。”
外面的风雪依然肆虐着,透过厚厚的轿帘,黛玉都能感觉到刺骨的寒气,轻轻睁开清眸,黛玉自言自语的道:“亦清,我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的。”
再说水溶下了早朝,刚走出殿门,身后南安王爷唤道:“北王爷,我有话对你说。”水溶停下步子,转头道:“王爷有何事。”
南安王爷故作神秘的道:“亦清,我好意给你透露一个消息,对你来说或许是个转机。”说完附耳低低说了几句,笑着道:“你自己想吧。”
水溶没有理会南安王爷的话,只是眯着清眸,清隽的脸上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一时,英眉一扬,浅浅的笑着对南安王爷道:“多谢王爷提醒,亦清心领了。”
轻轻拍了拍水溶的肩头,南安王爷道:“如今他大功在身,圣眷正宠,何况手握重兵,拥岛自立,正是皇上拉拢安抚的时候,若是他的话,恐怕皇上一定不会犹豫的。”
看着南安王爷,水溶意味深长的道:“不得不说,亦清和王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亦清也正在寻思从他身上做文章,想不到王爷竟给亦清锦上添花,看来真是天助亦清。”
南安王爷一愣,随后呵呵笑道:“所见略同,我还暗自得意,想不到原来盯上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