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长房大爷传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14章 庆功议战(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立下大功的云海被安排在帅府西院养伤, 两名军医日夜看护着, 很快就能自己坐起身了。

    黎家兄弟五个都去照料各自的队伍了,黎可明还顺便帮云海接下了他的海疆特战队,宁珊把这支队伍调集过来, 是希望可以照样在边城也训练一支类似的特别战队的。亲眼目睹了特战队实力的黎可明表示非常兴奋,跃跃欲试的请旨,希望可以由自己带队, 当然,他也保证自己会跟着一道训练, 而且一定会作为最强者来带领队伍。

    宁珊占据帅府正堂, 亲自审了地位颇高的小俘虏, 确认了他的身份——居然是草原第二大部落首领的小儿子, 也就是未来的新首领了。捉了这个人可谈的条件就多了, 宁珊叫了几个随行的御史来, 让他们怎么苛刻怎么列条件,务必要让蛮部赔的血本无归, 再也不敢南下才好。

    黎将军在一战得胜之后就接替了总指挥的重任,整日操练兵马, 防止蛮部反扑。黎二叔和黎三叔则日日苦劝陛下早日启程回京, 勿要白龙鱼服在边城里。宁珊还有点儿犹豫, 许久没亲身上阵了, 涌起来的豪情壮志没那么容易减腿, 他曾试图说服众将同意他御驾亲征, 结果文武百官还没来得急死谏, 就被贾赦一嗓子给嚎断了。

    贾赦坚决不同意宁珊继续驻扎在边城,就算不回京,也得退到远离第一战场的城池里去。而贾琏则是坚决不愿意再留在边城,他现在迫切希望回京,他宁愿放弃王位,只要能安安全全的窝在一方小天地里吃穿不愁,他就别无所求了。

    有了这两位全力拖后腿,宁珊便是有底气舌战群臣也被破坏殆尽了,没奈何,只好交待黎将军继续跟蛮部谈判,之后宣布择日启程回京。文武百官欢呼雀跃之余,也没忘了奉承陛下用兵如神,临危不乱打退敌军有计划、有预谋的进攻,而且大获全胜。

    宁珊以手支额,没有一点儿欢喜的表情:“打这种没有战略意义的仗,很难判断获胜的程度。”

    贾赦抓抓头,小心翼翼道:“咱们伤亡比对方少,俘虏比对方多,还有那么多战利品,还不算大获全胜吗?”

    宁珊看了眼贾赦,颇为意外他居然会自己动脑分析问题了:“话是没错,但这只怕才是第一回 合,蛮部悍勇,不会因为伤亡惨重就放弃既定目标的。当年我把他们打得十不存一了,也才安分了几年而已,一旦碰到荒年,没吃没喝的时候,又或者年景特别好,他们养的兵强马壮的时候,野心不死的蛮部一定还会再来进犯。什么时候能彻底打的他们魂飞魄散,再也不敢肖想侵犯中原才叫大获全胜呢。”

    贾赦一脸惊吓:“你不会打算一直在这里等到把他们彻底打回老家吧。”

    宁珊道:“我若为将,当然会这样做;但现在为君,白龙鱼服只会让臣子们提心吊胆跟着头疼,帝王没有任性的权利。我就算想御驾亲征,也得等朝里有个太子能替我主事以后。”看样子回去得加紧培养大皇子了,最多十年,他就该过了为将者最好的年华,再上阵估计也只能坐镇后方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真正跑起来还能不能日行千里可是相当够呛的。

    贾赦放心了:“回去就好。”

    宁珊道:“还不能立刻就走,得先奖赏了功臣将士才行。”

    贾赦急忙请缨:“有什么是我能帮忙的?”

    宁珊想了想:“你去慰问一下伤兵吧。”

    贾赦拍胸脯保证:“包在我身上了。”不就是安抚加奖励嘛,这活儿他能干。

    宁珊警告道:“注意措辞,别把将士们当成家生奴才,你若是高高在上的穷得瑟,不如不去的好。”

    贾赦自豪一笑:“我小时候也是看过我爷爷怎么嘉奖他的亲兵的,没问题。”

    自称没问题的太上皇陛下当晚下令全城灯火通明,全军欢庆,将领们全被请到帅府,贾赦亲自作陪,士兵们则按照军衔高低,从帅府校场一直延伸到大街上,边城百姓全都自发准备酒水菜肴,看见谁就请谁吃喝。

    贾赦高举酒杯,朗声道:“按照惯例,军中不能饮酒,不过今天破例,寡人要亲自为大家庆功,祝贺咱们先锋兵团首战告捷,旗开得胜。同时希望大家再接再励,把蛮部彻底打回老家。”

    众将一同举杯,齐声应和:“谨遵太上皇谕旨。”言罢,贾赦带头,一仰脖子把酒全干了。众将齐声叫好,也全干了。

    贾琏打仗不行,喝酒相当在行;上战场他腿软,上酒桌可机灵,协助贾赦把庆功宴置办的热热闹闹,所到之处,笑脸相迎,人人应对周到,原先见过他那副怂样子的将士们也表示:“二王爷虽然不如陛下勇武,但温文谦和,让人如沐春风。”贾琏听了表扬越发卖力,从帅府一路敬酒到大街上,见谁跟谁干杯,最后醉倒路边,好悬被人踩着。不过这一晚人人欢欣鼓舞,军民齐心,好心的老百姓见有醉鬼倒在路边,纷纷捡回家去安置,总算没让本朝王爷风餐之后还要露宿。

    前面热闹的时候,宁珊在后堂召集文官们开小朝会,想看看这些头脑灵活的人精们能不能想出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办法来——看着一茬茬倒地的将士们,宁珊也心疼。虽然知道打仗就免不了死人,但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兵有所伤亡,终究心有不忍。他是攻无不克的“战神”,却不是穷兵黩武的“煞神”,他征战沙场为的是让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如今既然高居庙堂,这天下的臣民就完全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了。

    一群满腹锦绣文章的大人们全顶着一脸懵面对他们敬爱的陛下——这要是没见过血染疆场,他们还敢大言不惭的说“以圣人之言教导蛮夷”,可是亲眼见到将士们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