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娇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七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元宁帝打发阿绵先去休息,就寝前,趟在榻上批阅奏折时,忽然道:“李安,你觉得张合此人如何?”

    李安‘啊’一声,小心看去,“既是张大人爱子,那必然是差不到哪去的,不知……陛下何意?”

    “朕是要听你说这些话?”元宁帝笑着看他,作势要把杯盏砸去。

    李安躲闪着,谄笑道:“陛下也总得多说些,老奴才好回啊。”

    放下朱笔,元宁帝顿了片刻,道:“朕想趁着还有时间,把郡主的亲事定下。这次……朕定要亲自掌目,以免再出问题。”

    “陛下这是说的什么话。”李安听到这不详之语惊慌失措,“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之年,有大把时间,哪愁不能替郡主选个好夫婿呢。”

    元宁帝随性一笑,“那你觉得若是张合,如何?”

    见他有几分认真,李安仔细思索一番,回道:“张公子年纪轻轻就得了功名,可见必有大成。心性良善,也是好事,然,处事偶有优柔寡断,恐日后后宅难以安宁。但若是郡主的话,郡主身份尊贵,外柔内刚,与张公子,倒也有几分相配。”

    元宁帝颔首,“朕也是这么想的。”

    李安附和着,心中怎么觉得有点不对劲。终于想到,陛下,太子也还未娶妃啊,怎么不见您关心关心这位殿下?

    再想到,陛下,郡主父母尚在,而且程太尉前几日还和您一道品茶赏画呢,您就这么把人亲父给忘了?

    许是李安眼神太过灼热,元宁帝咳一声,“朕,自然会和程太尉一同商议。”

    李安点头,然后,这消息在第二日就传到了太子耳中。

    据有心人道,太子当时就气得把书桌一角给掰碎了,然后黑着脸去了陛下宫中。

    太子确实来找自家父皇理论了,见元宁帝在悠然自得地饮着阿绵亲自给她做的果茶,翻阅经义,不由气闷,“父皇要给阿绵选郡马?”

    “哦?你消息倒是灵通。”元宁帝不紧不慢饮了一口,头也不回道,“朕确有此意,太子可是有人推荐?”

    太子微哼一声,在元宁帝身侧坐下,“的确,儿臣要荐一人。那人姓宁名玄呁,如今二十有二,正任东华宫太子一职。”

    起初元宁帝还在晃着头听他说,语毕却是一顿,下一瞬惊得将茶喷出,将面前书籍尽数打湿。

    太子早有先见之明,一侧身偏了过去,“父皇觉得如何?”

    李安匆匆拿来干巾擦拭元宁帝领前胸口,元宁帝不耐烦将他推开,瞪着太子,“你刚才说什么?”

    “儿臣说。”太子放慢速度,生怕他听不清,“阿绵要成亲也该是和我。”

    “你……”元宁帝眼睛瞪得更大,“你们可是兄妹。”

    “兄妹之名是因谁而来?”太子瞥了自家父皇一眼,眼中竟有几分幽怨。

    咳……元宁帝居然觉得有些心虚,“那可是阿绵幼时的事,你在那时就……?”

    “孤没有异、常、癖、好。”太子阴着脸,再一次怀疑自己是否元宁帝亲生。

    “那也不行!”元宁帝想到什么,忽然一拍桌,“这叫他人怎么想?朕的阿绵声誉还要不要了?”

    “会有闲言碎语的都不过是些宵小,父皇难道摆不平吗?”太子斜睨他,“还是说,父皇更喜欢让阿绵嫁到别处,从此一年见那么两次?”

    他为自己倒了杯茶,接道:“更何况举国皆知父皇……,想必若是父皇赐婚,他人也不敢多说什么。”

    元宁帝如今状况不稳定,时病时好的,众人皆知,想来他突然发病来个给太子和郡主赐婚,别人也只能是劝那么一两句作罢。

    毕竟又没有血缘关系,只是为了图好听让皇后收的义女罢了,大不了把这个义女称号撤了,不就皆大欢喜。

    太子想得好,元宁帝却是不爽,竟算计到他头上了,可真是他的好太子!

    “朕不同意。”元宁帝斩钉截铁,“阿绵还小,你都多大了?想染指朕的郡主?”

    太子:“……张合与我相差无几。”

    “哼,朕方才想了想,他也非良配。”元宁帝摆手,“太子还是安心,待朕给你选个贤良淑德的太子妃。”

    “若太子妃并非阿绵,孤宁愿终身不娶。”太子撂下话,父子两人颇为幼稚地对视。

    元宁帝手指动了动,不可置信道:“此话当真?”

    他本来还以为太子今日是来和他逗趣两句的,毕竟他们都是看着阿绵这小丫头长大。太子长阿绵八岁,又是如何对这小丫头生出情愫的?

    元宁帝琢磨着,怪道太子一直说对女子毫无兴趣,他差点以为这个儿子有断袖之癖,没想到竟是早盯上了他的小郡主。

    太子正色,“绝无虚言。”

    元宁帝调整了下坐姿,“阿绵可知道?”

    ……太子默了默,“大概…是知道的。”

    父子二人正想就这问题好好讨论一番,就有人来报那位江南名医到了,正在殿外等候传召。

    “传他进来。”

    一位花甲之年双目有神的老者徐徐走进,宽大的衣袍随风翻飞,一把垂至胸前的白须使其增添几分世外风范。他步伐稳健,踏步至殿前,跪地叩首。

    “不必多礼。”李安代道,“堂下可是游神医?”

    “神医二字不敢当,不过山间贱民,偶为游方郎中。出生不明无可考,得人赠一声‘游大夫’罢了。”

    他站起身,气度不卑不亢,既有对一国之主的尊崇,也不失个人风骨。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