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承恩侯情史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8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裴谨答应带上仝则,却没把人带往前线,反而给他找了一处挺不错的海外修养胜地。

    琉球岛屿,裴谨以这里作为主帅行营驻扎地,同时将一部分驻军安放在此,充做后方补给之所。

    借住的宅子是成安君李洪在此地的私产,仝则住进来时,已能扶着裴谨的手臂自己行走。那宅子风格兼具日式和朝鲜风情,仝则总觉得这是李洪给他自己和宇田避世选的地方,有朝一日真落脚在这儿,有山有海,倒也挺像世外桃源。

    裴谨白天在书房接收前线斥候战报,仝则闲来无事,只能和留下来看护他的游恒斗嘴皮子玩。

    从中也了解不少前线的消息。

    燕军势如破竹,海防被打破,登陆江户易如反掌。幕府因此战在国内遭遇了来自中下层民众的反对,开战伊始已有一部分陆军将士产生了消极情绪,裴谨早有了解,秘密安排了人前去策反,加之天皇一系暗中收买人心,临到阵前,不少将领带头倒戈,不出半月,战局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战事不必忧心,相比外敌,仝则最担心的还是京都皇城中的那一伙人。

    他能想到这层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就不讳言的直抒胸臆,“战局已定,你不宜在此地久留,还是速战速决,尽早班师回朝吧。”

    可惜他说这话的时机,挑的似乎不大好,裴谨正为他换了药,稀释酒精给他清洁周边皮肤,仝则是挺舒服了,裴谨伺候得也正来劲,笑得颇有几分志得意满,“我觉得这宅子不错,正琢磨着不想回去了,要不干脆买下来,咱俩在这岛上当个岛主如何。”

    好好和他说话,他又扯那些没六的闲篇来听。

    仝则牵唇淡笑,“现在转移财产来得及?算不算叛国,小心再让把你的私产都充公。行瞻,你知道东瀛人定然勾结了朝中势力,不打算回去清算么?要改革,不能手软,你图的不仅仅只是四邻安稳,国内那些顽固势力才是劲敌。”

    说着说着,他老毛病又犯了,补了一句道,“我能为你做什么,你想想,反正我随时听命。”

    果然是一条绳上的人了,如果说从前还有点不得已为之,如今却不会了,这一点彼此都心知肚明,甚至不必宣之于口。

    “有用,我想想。”裴谨认真不过一秒,旋即拉起他的手,牵着仝则修长有力的手指头玩起来没完,“你这双手是搂钱的耙子,挺不错的,回头在户部安排个职位,专门管皇商怎么样?他们那些人的猫腻瞒不过你,你帮我看住了,回头有钱咱们俩一起赚。”

    他越是这样,仝则越觉得有说不出的涩然,由着他继续拿自己手指头当玩具,也笑了笑道,“行瞻,你再这样嘻嘻哈哈,那我身上的伤可就白受了。”

    裴谨抬了抬眉,渐渐敛了笑,“把你牵扯进来,以前不觉得有什么,最近却是越来越不踏实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他抿了下唇,有些艰涩的看着仝则,说道,“我可能,是有点后悔了,你能明白么?”

    毕竟仝则几次受伤,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他。他们这层关系又摆在那,一旦捅破,更是危险。

    从前没有顾虑,因为彼此还没积淀任何情感,时移世易,心境难免起了变化,裴谨那颗铁石心肠,居然也会患得患失,何况他欠仝则的,尚有一份舍身护命之情。

    仝则看一眼他的眼神,当即全都懂了。

    可懂了,不代表会怕,倘若畏惧,从一开始他就不会选择走这条路。

    “行瞻,抛开别得不说,我认同你要做的事。”仝则反手握住裴谨,说道,“内政外交,缺一不可,你攘外这步棋没错,不然等到内部争斗起来就迟了。如今看形势,你一走,他们内外就勾结起来,敌人在解决你的问题上,是不惜联手的。”

    “这些你心里清楚,我不多废话。”仝则顿一下,再道,“接下来怎么和朝中人交代?我知道你不愿用兵权解决内部矛盾,不愿做军阀,但你此战要安抚的人太多,是时候想想如何摆平他们了。好比赔款,要是炸死了你,那三十万两恐怕不多不少,然而你还会活着,仗又打到这个地步,三十万两赔款可就远远不够了。”

    裴谨以前从没这么清楚明白听他的小裁缝说起过时局,且并非侃侃而谈,而是推心置腹的切中要害。

    他一时很安静的听着,心里却在想,谁说仝则只会做华服量身段,他为人胆大心细,冷静客观,其实是个一点就透的通才。

    裴谨摆正了态度,点头道,“说的都对,再说说看,你觉得我接下来该怎么办?”

    仝则想着,慢慢说道,“赔款要控制在彼此都可以接受的范围,绝不能按国内有些人的想法——狮子大张口榨干喝净。幕府一系一半的私产加三十万两,不能安抚也要努力安抚。”

    此话正中裴谨下怀,只不知仝则的缘由是否和自己想的一致,便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日本三岛受地域所限,缺乏资源,迟早都会有膨胀的野心,实不宜压制太狠,否则必有鱼死网破般的反弹。国内民生很重要,只要老百姓有活路,野心家的鼓吹就很难打动民心,不会激起同仇敌忾的情绪。东海就能保持安稳。”

    仝则是读过第三帝国兴亡史的,记得德国在一战中战败,被英法联手压制过狠,国民经济一蹶不振,国内积弱刚好给了纳粹一个借口,振兴民族的“理想”宛如一剂春药,于彼时彼地简直不能再有效。

    他能说得出这些主张,是占据了解史实的便宜,可裴谨呢,却是实打实有这方面的筹谋,是以即便一拍即合也没什么可自满,反倒是两厢对比高下立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