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穿之炮灰也有春天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40章 朱承锐番外(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我从小就觉得自己是个运气特别好的人。

    因为我投了一个特别好的胎。

    我之所以会这样说,不是因为我的出身是多么的显贵和荣华, 而是因为我的亲人,我为我拥有这么好的亲人而自豪。

    在别人家为了功名利禄,斗得跟个乌眼鸡似的时候, 我们家里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形。

    在祖父的维系下, 我们和乐融融,相亲相爱。

    从小祖父就会经常和我们说一句话, 说我们都是他膝下的人, 来自于他的血脉, 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 永远都把家人放在最重要的地方,而不是本末倒置地为了一些身外之物去伤害彼此, 因为他会感到伤心,感到难过。

    没有人舍得让祖父伤心亦或者感到难过, 在我们的心目中,他就如同一根定海神针一样, 不可或缺。

    我们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一点点的成长,也是在他的满腔慈爱中娶妻生子繁衍生息。

    因为有他,承恩公府才能够真正的算作是一个家,因为有他,我们才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这个家庭乃至于家族对我们的牵绊。

    我很骄傲自己是顾家人,我从未想过,我与顾家的关系,并不如我曾经所以为的那样紧密,这让我在满心委屈的同时也说不出的辛酸和无奈。

    我实在是不舍得离开这个家,但是我又不能不离开。

    因为我的父皇和母后已经郑重挑明了我的身世,让我不能再自欺欺人下去。

    从我的父皇在看到我出现在乾清宫,清清楚楚的对我说了那句:“进去看看你母后。”的话后,我就知道,我与顾家的这份缘分已经到了划下终止符的时候了。

    不管我愿不愿意,他们都将成为我的臣子,我最忠实的后盾。

    这样的身份巨变让我难以接受,好在我的妻子拾娘她一直都陪伴在我身边,不论我是一个小小的六品户部主事,还是大宁的太子殿下,在她的心里我都只是她的夫君,也仅仅是她的夫君而已。

    只要有她在我身边,我的心就不会乱,我的人就稳得住。

    虽然,我一直都对自己能不能做好一个太子感到怀疑和不自信,但是身边有这么多的人帮助,我相信我总不会让他们失望。

    事实上,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对于做太子似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只要是父皇教导我的东西,我都能够一点就通。

    我的表现让我的父皇十分惊诧也倍感自豪,在他看来,我之所以会如此出色,必然是因为我血脉中的皇族因子在影响着我,也唯有这样才能解释我在政治上的超过领悟力与仿佛与生俱来的驭下手腕。

    朝臣们也对此感到欣慰,显然他们一直都在忧虑着大宁的未来。

    我的出现,对他们来说与久旱沐甘霖也没什么分别。

    尽管我不愿意说我那十几个倒霉兄弟的坏话,但是打从出生起就被父皇视作弃子的他们确实很难满足文武百官们对于一位英主的希冀与渴望。

    面对大家的浓浓期许,我在忐忑的同时也在心里默默的为自己打气,一定要尽我所能的做到最好,绝不让那些支持我的人失望。

    所幸,我的表现还算不错。

    在做了太子的第三年,我和拾娘有了我们的第一个孩子。

    是个男孩。

    我的父皇很为我的后继有人感到喜悦,为了彰显他对我孩子的喜爱和看重,他在孩子举办周岁宴那一日,亲自将他册封为了皇太孙。

    也是在这一晚,我的妻子拾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让我在不可思议的同时,也满心动容。

    我知道我的妻子绝不会在这方面与我撒谎,也没有必要。

    因为她知道她在我心里是多么的重要。

    别说是让我在父皇百年后做一辈子的摄政王就是让我把皇位让给她来坐,我也不会眨一下眼睛。

    在与妻子经过一番长谈以后,我开始着手布局,我必须让所有人都认同我想要把自己儿子推位的决心。

    当然,不会是现在。

    因为即便是我的父皇再怎么的在意我,喜爱我,我也不会在他还没有把皇位交给我之前,与他讨论这个敏感至极的问题。

    毕竟,对任何一个帝王来说——除了我与拾娘这种特例——至高无上的权柄都如同自己最为看重的禁脔一样,绝不是旁人,哪怕是自己的后裔子孙能够轻易沾惹的。

    虽然我已经认祖归宗,姓氏也换成了国姓,但是在我的心里,我依然是顾家的子孙,在我的心里,对我的父皇,也依然保持着三分余地。

    因为,我根本就没办法保证他会不会永远都对我这么好,也没办法保证在我如他所料的成为一位合格的皇位继承人以后,他会不会对我有所忌惮。

    由于我以前从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居然会做太子的缘故,满心忐忑的我在私下里,找了不少的史书来进行借鉴。

    那些顺利登上皇位的太子,于我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是以,我并没有太多关注,但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登上皇位的太子,却让我在看了以后,没办法不为之冷汗涔涔。

    我不愿意自己在某一天也落到那样一个悲催无比的下场,更不愿意我的亲人们因为我而堕入无底深渊。

    在没有掌握绝对的权利以前,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必须小心谨慎的走好每一步。

    我做太子的第五年,在千秋节上为救母后而昏迷了这么长时间的昭龄公主朱芯兰终于睁开了眼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